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以民为本 打造幸福家园
2023-12-23 10:06:34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民生保障,百姓冷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牵挂。

“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在福建工作期间,“人民”二字是习近平同志提起次数最多、频率最密、场合最多的词,他还资助了平潭两个贫困家庭的学生。

近年来,平潭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补短板、破难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遗余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关爱“一老一小”

绘就“朝夕美好”画卷

11月27日,临近午饭时间,苏平片区屿南村农村幸福院的长者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香。村里的老人们陆续前来,在前厅一边等着饭菜,一边唠起家常。

在85岁的独居老人陈国祥看来,幸福就是家门口的这顿热乎饭。两个月前,村里办起长者食堂,为高龄和独居老人提供午餐,有荤有素、营养均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志愿送餐员风雨无阻地为他们送去饭菜,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现在不用买菜做饭、做卫生,只要花3元钱就能跟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一周饭菜都不重样,哪个老人会不喜欢?”陈国祥乐呵呵地说。

贴心为老,绘就最美夕阳红。近年来,平潭一方面不断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另一方面通过开办长者食堂、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让群众老有所养。目前,实验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累计为1.43万名老人服务11万余人次。

以长者食堂为例,2022年以来,平潭按照“政府补助一点、老人自付一点、村自筹一点、爱心慈善捐赠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在澳前村、龙海村等地建设长者食堂,让幸福养老从便利就餐开始。

“我们将服务向离岛延伸,在屿南村办起了长者食堂,明年计划再新建两个。”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处处长陈云春介绍,平潭还积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专业化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用爱守护夕阳,用心呵护朝阳。冬日暖阳,平潭城关第二幼儿园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教室里,孩子们放声跟读;操场上,大家肆意奔跑。这所2023年秋季投用的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

“老城区人口多,学位比较紧张。如今,我们家门口也有了这么好的新学校,真的很高兴。”家长曾小玲欣喜地说,学校不仅环境好、师资好,而且接送孩子只需不到5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验区在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的同时,致力于不断提升教育软硬件水平、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平潭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体系,新改扩建学校51所,新增学位约3.3万个。此外,实验区不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共建设7家普惠性托育机构,新增600余个普惠性托位,为更多家庭带来便利。

筑牢基层“医”靠

擦亮群众健康底色

看病难、配药难、急救难……过去,东庠岛上的老百姓“既怕病要命,又怕交通要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暖风习习,如今的东庠岛已经大不一样——

通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东庠岛上的卫生院焕然一新,药品、诊疗设备齐全;实验区总医院医疗队伍到岛上义诊的次数越来越多,“千名医师下基层”对口帮扶不断提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离岛群众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机制建立起来了,多部门联动畅通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成功处置了多起小岛重症患者救治案例。

曾经被一汪海水阻隔的健康红利正在逐渐向离岛群众释放,让老百姓病有所医。

一点一滴的努力,跬步千里的跃升。近年来,实验区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化“三医联动”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

“以前去区医院做CT检查,从挂号开单、预约检查,再到领报告,可能要跑两三趟。”近日,在苏澳卫生院就医的市民林子开感言,“现在卫生院医生可以帮忙在系统上预约,自己只要去医院做一趟检查,连报告都可以回传到卫生院”。

“我们实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日常业务、药械配置、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促进村卫生所规范化运行。”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春美介绍,平潭还将199名乡村医生和10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纳入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

此外,实验区通过高位嫁接优质医疗资源,赋能区域卫健事业发展。目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已有胸外科、血液科、介入科、健康管理等4个专科进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实验区中医院与省肿瘤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加入了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肝病专科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帮扶、互助协作。

依托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潭还积极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通过家庭医生把基本医疗服务、精准康复服务送到残疾人的家中,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康复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实验区已累计为100名残疾人提供两个年度的精准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2700多人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进一步提高。

聚焦安居乐业

提升幸福生活成色

老屋新墙,满目翠绿,在海坛片区的旧气象局家属小区里,几个居民正迎着朝阳,在休闲小公园里慢跑、打太极拳,以晨练开启新的一天。

“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到处是乱停的车辆和堆放的杂物,到了下雨天,路上泥泞不堪。现在,你看变化多大:路更宽敞,停车位也有了,绿化还做得好。”看着小区从老变新,在这儿住了多年的居民杨娟由衷地感慨:“我们居住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住有所居,民有所安。近年来,平潭启动社区升级改造工程,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对小区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化、私搭乱建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每个小区开始改造前,我们都会举行小区业主意见征求会,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平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说,将大家的需求和建议汇总后,再结合小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形成“一小区一方案”,努力把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的心坎里。

2019年以来,平潭分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二期、三期共78个小区改造,涉及约6000户居民,建设总投资3.3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累计新增或修复雨、污分流管网约42.83公里,翻修小区破损道路约11.17万平方米,规整新增停车位2266个,活动场所30个。”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柯长盛说,通过实施改造,居住环境品质不断提高。

“老旧破小”变身“幸福之家”,“牢骚满腹”转为“交口称赞”。在日复一日的岁月轮转中,百姓身边最普通的小小社区,发生了幸福巨变。

乐业与安居是幸福生活的双引擎。

在海坛片区城东社区,平潭小伙丁凯文正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得益于实验区2023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刚毕业的他很快找到了工作,并顺利完成了由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在基层工作很充实,能学习到很多,我觉得对自身成长大有帮助。”丁凯文说,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让老百姓的就业饭碗端得更稳?平潭的答案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大力扩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等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我们全方位摸底他们的就业创业需求,并进行职业指导、岗位推荐,通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等,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社会保障处处长李富家介绍,实验区还不断加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力度,全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2023年1月至11月,实验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50场,征集岗位累计近17500个,达成就业意向6800余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328人,失业再就业人数814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0万元;通过开发见习岗位、“三支一扶”、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近500人、就业困难人员百余人。

回望奋斗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纵观实验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始终贯穿平潭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初心为笔,实干为墨,一幅书写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正在岚岛大地上徐徐展开。(记者 杨咏林 张金飞 李序拓)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