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苏平片区:扮靓北大门 畅迎八方客
2022-10-14 16:06:59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十年风雨,十年浩瀚。

从海坛的边陲地,到平潭的北大门,随着实验区建设的十年沧桑巨变,苏平片区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历史新阶段。近年来,苏平片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路网建设、活化在地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国际旅游岛开发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产业体系。

当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从苏平片区大练岛贯穿而过,平潭北大门由此打开,这也意味着平潭正式进入福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自大桥通车以来,许多来岚游客的第一站便是选择苏平片区大练岛。

过去,大练岛交通不便,需乘船才可进入,如今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将大练岛与主岛紧密相连,从“相邻”到“相融”,奏响苏平片区城乡一体化第一篇章。

不仅如此,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构建苏平片区内联外通的黄金通道,南岛路、北部生态廊道、环白青生态廊道等路网布局不断完善,“迎廊而上”已成为苏平片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平潭北部旅游进入发展快车道。玉堂湾艺术民宿、盐述摄影民宿、枕海入眠等特色海景民宿先后落地,为文旅产业发展刻画出新的样板。

此外,北部生态廊道还获评“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苏平旅游公路获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网红打卡点遍布苏平环线;上攀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苏平镇获评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国彩村、红卫村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苏平片区全域旅游品牌创建卓有成效。

早些年,苏平片区的村民主要从事隧道业、航运业、渔业等传统产业,大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空心村”成了乡村振兴的大难题。可如今,随着交通的便利、旅游业的发展,城乡资源的逐步融合,曾经的“空心村”如今逐渐发展成为网红度假区。

今年国庆假期,位于环白青生态廊道白沙村路段的博雅海天民宿正式开业,民宿负责人林而强是白沙村本地人,早年在外承接各类道路、隧道等工程项目,趁着家乡旅游业蓬勃发展,去年便回乡投身民宿行业。“新修建的环白青生态廊道把我们村同北部生态廊道和长江澳这两个热门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带来了可观的客流,让我们也能够赶上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东风。”

苏平片区管理局经济发展处副处长王丹丹表示,发展文旅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未来,片区将针对北部生态廊道和环白青生态廊道这两条旅游路线,植入更多旅游业态,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升游客在苏平片区的度假体验,让游客能够留得下来,玩得自在。

如果说,便利的交通是苏平片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那长远的发展必然少不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上攀村,一场历史追溯正在上演,走进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数名考古工作者正对着新挖掘的龟山遗址探方,进行文物采集工作。“从目前来看,整个龟山遗址大约是距今7000年至3000年。我们发现平潭的史前遗址延续时间长,聚落规模大,规格也很高,有些时段出土的文物做工讲究,像生产工具、生活用器都非常精美,为福建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个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而且这个序列是连续发展的,这个很重要也非常难得。”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说。

当前,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中,博物馆规划总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涵盖展厅、文物库、办公室及社教中心、国际研究中心等其他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片区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苏平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添砖加瓦。

“苏平片区城乡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要素流动、公共服务、政策机制等领域,未来希望将片区打造成既有现代城市的先进服务,又有优美田园风光的城乡生活格局。”苏平片区管理局自然资源生态处副处长张向鹏说。(记者 孙梦玲)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