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2023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暨福建省级营开营,众多学子欢聚一堂,在大学校园里体验科技乐趣;在平潭,岚岛学子在厦门大学·平潭第一中学“八闽之芯”暑期科技夏令营里,与高校学生携手探索科技魅力……今年暑假,平潭一中学子参与多场夏令营活动,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为岚岛娃开启高质量“充电”模式。 提前感受大学生活 “在厦门大学提前感受大学生活”“这是我的科技梦之旅”“化学学科发展的讲座为我今后对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灵感”……这些话,是参加2023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暨福建省级营的学生写下的心得。 7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福建省科协、福建省教育厅和厦门大学承办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暨福建省级营在厦门大学开营,平潭第一中学高一、高二10名学生与全省、香港及台湾等地区的193名学生相聚在此,一起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夏令营活动。 据悉,此次夏令营为期一周,包括素质拓展、名师面对面、基因密码提取与探究、鼓浪屿研学、校园参观等内容。 期间,他们聆听了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张俊松等名师面对面讲座。其中,张俊松为学生们带来了题为《脑与类脑智能漫谈》的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类脑在艺术欣赏和创作、创意图形智能生成上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讲解。 “在本次夏令营中,数位优秀的厦门大学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内容,涵盖生物人类学、化学、数学以及医学等多个方面,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为我们的人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方向。”平潭一中学生施骅芸说。 除了名师讲座,学生们还穿上实验服、戴上手套,走进实验室,进行D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实验。在实验室里,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还认识了移液器、圆周振荡器、离心机等实验器具,并学习了PCR扩增仪、电泳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随后按照助教的示范,完成了实验。 “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做基因检测实验的机会十分难得,许多只能在网上看到的实验仪器在这都亲眼看见了,而且实际操作后更让我明白科学的严谨,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平潭一中学生林亦真说。 开启高质量“充电”模式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翟树盛哥哥,欢迎大家来到厦门大学·平潭第一中学‘八闽之芯’暑期科技夏令营……”1日,由厦门大学联合平潭第一中学主办的以“八闽之芯·科技人文实践”为主题的暑期夏令营在平潭第一中学岚城校区开营,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实践队队长翟树盛向平潭第一中学的学生们介绍夏令营的活动安排。 据悉,今年的夏令营课程由平潭一中教师和厦门大学实践队队员共同为实验区81名学生授课,课程内容包括图形编程、优芽动画设计、万物互联时代、3D建模、多旋翼无人机操作等。本次实践队由2名带队老师和15名队员组成,课程分为“蓝色科技”“红色党史”“绿色综合”三个模块。 相较于去年,今年的课程有了新变化。例如,“蓝色科技”模块新增设了图形编程,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意识;“红色党史”模块新增党史演讲比赛,激发同学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这不是我们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授课,为同学们授课能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收获满满。”翟树盛说。 在这12天的“旅途”中,营员们也将每日见闻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对科技相关知识很好奇,希望接下来几天能跟着厦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探索科技魅力。迎着夏日的朝阳,嗅着清新的空气,怀着新的希望,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夏令营实践活动的每一天。”学生李媛熙记录下第一天的收获和感悟。 学生何明灿也记录了在夏令营的每日见闻。“在夏令营的第一天,我不仅体验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也学习到了很多课堂外的知识,更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我也充满期待。”何明灿说。 平潭一中党总支副书记许起惠表示,希望同学们能踊跃参与夏令营中的各项活动,认真向厦大的学长、学姐学习,积极展现自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希望带队的老师做好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记者 冯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