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岚岛旅游 > 正文
平潭红卫村:发展特色产业 “旅游村”更美了
2025-04-18 10:50:48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三面临山,山林繁茂,山背紧邻大海,村内三条小溪穿村而过,加上军路湖和九寨湖两座水库,使得村庄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走进平潭苏平片区红卫村,仿若走进了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

俯瞰美丽的红卫村。

近年来,红卫村整合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以景村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水果采摘、休闲康养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今年,红卫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古韵新生 返乡创业动力足

漫步红卫村,花香四溢,步步闻香。放眼望去,整个村子沉浸在绿色里,村道两侧,浓荫绿意环绕自成天然之趣。站在山头俯视,石头砌成的房子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一边走,一边看,感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松弛与惬意。在绿树掩映中,林福予故居、陈东南烈士故居、泮月古井、古军路遗址等建筑和历史遗存,讲述着红卫村深厚的文化底蕴。福予文化广场、红卫印象、红卫公园等新建打卡点,吸引不少游客驻足休憩。

这些年,红卫村深挖文脉资源,打造研学、田园生活和红色旅游等不同主题的旅游路线,丰富乡村文旅业态,助力乡村振兴。红卫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诸多荣誉。

红卫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立旭是“90后”,2018年,他辞去国企工作,回乡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红卫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这些年对古村落进行修缮保护,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具有诗意的田园式乡村,不仅改善村居环境,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陈立旭说。

红卫村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大力号召在外乡贤和年轻人回乡创业。“在实验区相关部门支持下,通过‘党建引领+政策赋能+项目支撑+人才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共同富裕。”红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希腾说。

眼下,红卫村以红卫麒山亲子乐园为品牌,规划了三期文旅建设项目,其中包括正在修建中的平潭隧道博物馆。“平潭是全国有名的‘隧道之乡’,而隧道业的起步发展源于苏平片区平原。”林希腾说,希望以平潭隧道博物馆为载体,展现平潭隧道人勇于开拓、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以及平潭隧道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打卡,丰富游玩体验”。

“生态+旅游” 景村融合更美了

“今年春节假期,超过3.5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我们村观光旅游,可热闹了……”老乡们最引以为傲的,是一期建成试运营的麒山亲子乐园项目。一到周末、节假日,村子就热闹起来了。“空中漂流、漂移碰碰车和水上观光小火车等游乐设施,类型很多,大人小孩都爱玩。”自驾来玩的福清游客王女士说。

赏田园风光,享童真乐趣。吸引游客的,还有景村一体的原生态田园景观。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近处,屋舍井然、村巷洁净。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大片。

这些年,红卫村坚持“因地制宜、绿水青山、生态治理”的理念,在村居环境治理上,既保留了村里的整体风貌、原始建筑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又巧妙融合旅游元素,打造“一步一景观、一景一故事”。

早在2013年,红卫村就启动了垃圾集中分类处理机制,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垃圾清运系统。“别看我们村子并不大,但村里配备了专门的环境卫生员,定期对村道进行清扫,并定时清理三条小溪的垃圾,确保村居环境时刻干净整洁。”陈立旭说。

此外,红卫村先后安装了3000多米的中心排污管道,架起了80多盏路灯,设置了1500米安全防护栏,还新建设了总面积120平方米的四座自动式冲水公厕。村里新修了篮球场、老人活动室、主题公园等功能区,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现在路更宽了,环境更好了,娱乐项目更多了,我们这些老人每天也都有了好去处。”年过古稀的村民陈奶奶笑着说。

资源整合 村民腰包鼓起来

景村环境越来越美,采摘、烧烤、垂钓等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不断“上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步入红卫村甜野草莓基地的大棚,到处生机勃勃。一排排翠绿的草莓苗沿着田垄整齐铺开,远远望去仿若一片绿波,一颗颗饱满诱人的草莓在片片绿叶中若隐若现,让人垂涎欲滴。

“周末带孩子来,既能尝到新鲜果,又能赏田园春光。”市民陈女士一家穿梭于草莓丛中,尽情品尝春日的“莓”好时光。

数年前,红卫村将村里零散的土地整合建设果蔬大棚,并引入特色水果品种,打造村集体、村民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在实验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红卫村联手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搭建村校共建平台,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学者进村指导。

“来红卫村种草莓真是来对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大棚里传来。红卫村甜野草莓基地负责人陈时辟是受益种植户之一,他说:“今年我们的草莓产量不错,像‘天使8号’‘妙香7号’这些品种都比较受游客欢迎,今年我们种植园里的最大规格的草莓甚至能达到一颗90克重。”

每次遇到种植难题,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赖钟雄和教授苗立祥总会带着科研团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红卫村的自然环境特别好,是整个平潭最适合草莓种植的村庄之一。再加上村里的支持和专家们的指导,更加得心应手。”陈时辟说。

“通过资源整合,连点成线,串联起一条‘文化古迹+红色资源’的特色旅游线路;打造集住宿、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共享消费新场景,推动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村民创收的新增量。”林希腾说,红卫村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让乡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文化红卫一览

林福予故居:

始建于明代中期,主体为红砖木厝。有“平潭古民居瑰宝”之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平潭保存较为完善、富有历史古韵的精美民居代表之一。现存大量楹联、壁画、窗花等,保存完好。

陈东南烈士故居:

陈东南(1925年—1951年),平潭红卫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在四川酉阳龙潭区战斗中负伤,经抢救无效牺牲,时年26岁,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泮月古井:

清代末期的古井,井底泉眼正处岩穴中,得益于村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日夜涌水,即使遇上大旱年份,井水也永远是满的。井水冬暖夏凉,清澈如镜,水质甘甜。

道彰岩石刻:

据考证为北宋时期石刻,是平潭最早的摩崖石刻。位于红卫村白沙垅后山脚,由五块巨石斜靠重叠,构成上下两个天然洞穴,形姿奇特。岩石上刻字笔力遒劲,保存完好。

古军路遗址:

历史上曾是唐宋时期运送马匹的通道,直通钟门澳与连街澳。相传明代戚继光将军抗倭时,曾借道于此。路旁的摩崖石刻记载了古军路修建过程。

(林秦东/文 江信恒 林君斌/摄)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