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平潭要闻 > 正文
平潭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2025-11-18 11:10:29 丁云 陈梦菲/文 江信恒/摄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初冬时节,马铃薯种植正当时。幸福洋四期盐碱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忙碌进行田间深翻作业,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运送种薯,工人有序栽种……平潭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成华也在田间忙得不可开交。今年,他将盐碱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大到500亩。“现在经验足了,盐碱地的产量已和普通地块一样,因此增加了种植面积。”陈成华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道。

机器进行田间深翻作业。

幸福洋盐碱地,曾经是一片令人望而却步的“不毛之地”,土壤含盐量达14.7%。实验区成立后,这片2200亩的盐碱地被列为改良的区域。在多方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炭基修复、精准脱盐、微域降盐等一系列改良措施相继实施,由此开启了这片盐碱地的改良与探索性种植之路。随着各项改良技术的落地见效,土壤含盐量开始逐步降低,在今年已经降至2%以下。

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电网、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有了这些坚实保障,陈成华对盐碱地的种植越来越有信心,从最初只种马铃薯拓展到甘薯,种植面积从180亩增长到如今的500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刚拿到土地时,我心里满是担忧,但在各方助力下,这片土地如今真正实现了从盐田到良田的转变,我们种植户的心里也踏实了。”陈成华说。

除了陈成华,福建省玖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奋斗的汗水。目前,该公司在幸福洋一期、三期开展多元化开发利用,成功种植花菜、包菜、西瓜以及中药材,初步实现了盐碱地的改良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们的作物产量已经和普通地块持平。今年我们还增加了胡萝卜、芋头等耐盐碱品种,希望能为同类盐碱地的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公司负责人杨恩惠满怀信心地说。

“十四五”期间,实验区持续优化农业产业,提升综合效益。截至目前,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复垦复种撂荒地约8100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每年5.5万亩,产量保持在1.9万吨以上。

发展成效显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实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打造海岛农业发展新样板。”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处负责人张将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