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岚岛旅游 > 正文
文体旅融合驱动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乘风破浪
2025-11-03 11:13:06 林彬彬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环岛赛道,跃动着竞速者的身影;街头巷尾,交织着音乐的节拍;星辰大海间,升腾着游岛玩海的新体验……“十四五”以来,平潭以“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为帆,以文体旅为引擎,着力打造“星辰大海浪漫岛、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总花费连续两年突破千万人次和百亿元大关,国际旅游岛建设驶入快车道、实现新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风筝冲浪爱好者汇聚平潭,体验风筝冲浪的快意。(资料图)

塑形象

高辨识度海岛引客来

“设施新、环境好,氛围特别棒。没想到在平潭能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音乐会。”近日,在平潭国际演艺中心,来自汕头的游客陈先生连连赞叹。这座滨海艺术殿堂,正成为平潭打造音乐艺术欢乐岛的鲜活名片。

“十四五”以来,平潭以体育、文化为双引擎,持续创新旅游业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岛旅游体验。

音乐艺术方面,平潭成功培育海岛合唱大会、蓝眼泪音乐节等本土IP,《只此青绿》《李白》等300余场精品演出接连登台,《平潭映象》实现回岚驻场,“驻岛音乐人”计划与百余场街头音乐会同步推进,让艺术气息从专业音乐厅流淌至街头巷尾。

体育赛事则为这座海岛注入强劲动能。沙滩运动会、帆船运动周、棒垒球季、风筝冲浪节、赛车嘉年华——五大主题赛事贯穿四季,亚洲棒球锦标赛、世界沙滩手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相继落地,平潭五年累计举办品牌赛事超过250场,连续七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多个国家级训练基地相继挂牌,品牌赛事活力岛的辨识度持续提升。

浪漫,已成为平潭最动人的城市气质。围绕“星辰大海浪漫平潭”品牌,梦幻蓝眼泪成为现象级IP;邮轮、游艇、游船“三游”齐发,拓展游岛玩海新体验;节庆烟花秀多次亮相《新闻联播》,“星球唤想”“岚起山海图”等解锁沉浸式夜游消费场景。

“我们正全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验区文旅集团市场运营部主管肖娟介绍,在长江澳和坛南湾引入滑翔伞、直升机等项目,打造“空中看平潭”新视角;运用数字技术推出“星球唤想·蓝眼泪”等夜游产品,让海洋文化焕发新生。同时,东澳游艇码头设立闽台合资公司,重点景区布局台湾商品连锁店,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

“‘十四五’期间,平潭旅游发展模式迎来深刻变革,我们实现了从传统观光到休闲体验、从一日游到过夜游、从省内客源为主到省内外市场并重的转变,发展重心也从规模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消费升级。”实验区旅文局文旅产业营销策划专员黄若思说。

优体验

舒心环境与完善设施筑根基

近日,南部湾体育休闲公园二期项目迎来关键进展——7栋主体建筑实现全面封顶,标志着工程正式转入下一阶段施工。塔吊林立的工地上,一座集运动休闲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轮廓初显,成为平潭旅游设施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

硬件设施持续夯实,为平潭旅游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十四五”以来,全区实施62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127%,建设步伐全面提速。

近年来,平潭紧扣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推动旅游配套设施与“星辰大海浪漫岛、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定位深度适配,实现从全域覆盖向特色彰显的品质跃升。

实验区文旅集团项目管理部副经理姚建明介绍,平潭以海陆联动设施丰富浪漫体验,围绕“星辰大海浪漫平潭”形象,建设22号国际游艇码头等观海、玩海特色配套设施;以“沉浸空间”设施承载文化表达,建成国际演艺中心、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盘活68海里景区、竹屿湾影视基地等资源;以专业级设施激活运动动能,打造国际赛车场、棒垒球馆、风帆运动基地等,推动设施建设与业态创新深度融合。

如今,随着68海里景区、坛南湾、北部生态廊道等新景点陆续亮相,国际演艺中心、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相继落成,如意湖赛道、棒球公园等专业设施投入使用,以及多家高端品牌酒店成功入驻,平潭正逐步构建起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

在“智慧+”设施建设方面,平潭推动旅游服务从功能性向人性化升级,创新推出平潭文旅信息综合监管平台,构建“线上智能监测+线下联动处置”管理模式,实现景区运营的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依托票务一体化智能设备,打通线上购票与线下无人化、无纸化核销全流程。同时,通过构建数字化营销体系,整合景区、游艇、文创、低空飞行等多元业态,实现精准化旅游攻略推送,打造滨海旅游的智能服务中枢。

民宿产业是平潭提升旅游体验的一张亮丽名片。由特色石头厝改造而成的民宿遍布乡野,为游客提供着独具风情的旅居选择,并正以公司化、集团化、专业化的模式深度赋能海岛旅游发展。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备案民宿652栋,连片民宿规模达“十三五”期间的16.3倍,枕海入眠等5家民宿获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近万张新增床位中,酒店提供超3000张,民宿提供近7000张,全区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实现同步提升。

厚底蕴

文化遗产点亮文明交流之光

“南岛语族先民从何而来,又怎样跨越海洋走向广阔的太平洋?”近日,纪录片《平潭与南岛语族》在央视播出,以海风为线,串联起一段跨越数千年的文明迁徙史,也把平潭推向了国际考古研究的聚光灯下。

“当镜头扫过两岸学者并肩探讨的场景,当国际同行为我们的发现点头赞许,考古不再只是泥土与陶片,而是连接血脉、诉说根源的桥梁。”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学术交流部主任林颖感慨道,“我们正在用实物的证据,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故事。”

平潭的魅力,深植于其源远流长的文明根脉。“十四五”以来,平潭深耕文脉,厚积薄发,着力构筑面向未来的城市文化软实力。

平潭壳丘头史前遗址群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名单,并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平潭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全国第五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中国考古博物馆首个分馆落地平潭,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首个专业委员会也在此挂牌成立,使平潭成为南岛语族研究的重要国际基地。

水下考古同样成果丰硕。国家“十四五”重点海域考古调查顺利完成,海坛峡水下遗址已发现16处水下文化遗存、12艘跨越五代至明清的沉船,构建出完整的海洋文明年代序列,为重现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图景,提供了沉甸甸的证据。

历史并未尘封于展柜。走进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的文创空间,陶杯造型的咖啡杯、印有贝壳纹样的帆布包、文物符号演绎的冰箱贴……古老文明正以轻盈而亲切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日常。博物馆不再只是陈列往昔的殿堂,更成为可触摸、可共鸣的“生活伙伴”。

学术交流的桥梁也在不断延伸。平潭连续两年举办海峡论坛·南岛语族文化学术论坛,不仅深化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也为中华文明与太平洋文明的对话打开了新的窗口。文明的回响,穿越海风与时光,在平潭这片热土上,持续激荡出跨越山海的思想共鸣。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