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平潭要闻 > 正文
平潭老年大学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2025-11-14 10:59:09 林小玉 高芷欣 俞泽桐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近日,平潭综合实验区老年大学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这座始建于1991年的学校,三十余载深耕不辍,成长为平潭银龄群体求知奋进、乐享生活的精神家园,生动践行着“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

课程赋能 绽放银龄活力

走进实验区老年大学,多元课程勾勒出的活力图景扑面而来。中阮班内,年逾古稀的教师高体清正在认真指导学员:“注意节奏拆解,指尖力度要稳。”作为古琵琶分支乐器,中阮课程自开设起便深受学员喜爱。

“2021年9月,我开始在这里学二胡,现在已经掌握了5个调式。”学员陈玉姐说,上学期新开了中阮班,她立刻报了名,老师教得特别耐心,大家都爱跟着他学。而在高体清看来,这份工作意义非凡:“老一代人以前没机会系统学习艺术,现在我能帮他们圆这个梦,还能把二胡、中阮这些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特别有价值。”

学员正在练习舞蹈。林君斌 摄

舞蹈教室内也是活力满满。伴随着欢快旋律,学员们身姿舒展、舞步轻快。“基础班从简单曲目入手,提高班就挑战热门流行舞,大家学得快也易接受。”广场舞班老师高爱玲介绍,学校期末还会组织才艺展演,“核心就是让大家在这里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学员高钦满脸笑意:“老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我在这里学会了很多技能,身体也练得硬朗了,朋友们都羡慕我,纷纷跟着来报名。”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深深打动着舞蹈班教师林茂峰:“学员们大多是零基础,学习的时候很专注,动作不会就反复问、反复练,这股认真劲儿特别可贵。”

目前,学校已开设书法、音乐、AI应用等13门课程,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并细分基础班与提高班,让老人们都能找到合适的学习路径。

模式创新 延伸教育触角

办学模式上的持续创新,让这所老年大学的辐射力不断增强。针对沿海乡镇渔民“昼出夜归”的劳作特点,学校在乡镇设立分校并推行夜间授课,涵盖政治、语文、健康等课程;以文化为纽带,学校与台湾南阳义学、高雄市大岗山区立长青学苑建立常态化合作,通过艺术汇演、文化座谈等活动,搭建起岚台老年群体心灵相通的桥梁;培育专业艺术社团,常态化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下基层”演出,让文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学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的担当。

钱便澳“古村夜校”便是实验区老年大学的生动延展。夜校每周一周二晚上开课,不仅开设文化扫盲、实用技能课程,还依托祖训方言传承优良家风。“2019年开办夜校以来,我在老年大学学到的音乐知识,都一一教给了乡亲们。”陈玉姐说。

不仅如此,钱便澳“古村夜校”还入选2022年省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从一所简易学堂到全国“敬老文明号”,实验区老年大学的成长之路,正是平潭关爱老年群体、推进终身教育的缩影。未来,学校将继续用接地气的办学举措传递民生温度,通过艺术滋养、志愿赋能、智慧助老等多元方式,让银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