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送法进岛 守护成长
2025-09-23 17:14:42 陈菁 杨倞希 林经霖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在祖国大陆东边——福建平潭岛的碧波上,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往来其中,赴一场场与偏远小岛少年的法治之约。

法治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新学期伊始,平潭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杨倞希像往常一样,在码头等待着渡船。与她一起登船的,还有普法团队的几名成员以及普法书籍、笔记本、文具套装等几箱满满的普法礼包。她们此行的目的,是为南海乡的同学们上一堂法治课。

事情还要从2018年讲起,彼时,杨倞希来到大练乡秀礁小学为留守儿童普法,学生们怯生生的眼神和听课时的茫然无措,无一不触动她的心。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不仅有主岛海坛岛,还有南海乡、大练乡、东庠乡和屿头乡4个海岛乡镇。偏远小岛的儿童最容易被忽视和遗忘。回去后,杨倞希和团队经过讨论,“送法进小岛”的做法就被正式确定了下来。

检察官在前往南海乡的轮渡上普及未成年人保护“两法”。

“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不能成为限制孩子们获取信息的障碍,他们很需要法律知识。”杨倞希介绍,“我们开展送法进小岛,目的是让小岛上的未成年人也能听到法治的声音,他们学习了法律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运用法律来解决,让法治成为护航小岛未成年人成长的硬核力量。”

几年间,平潭检察院未检团队漂洋过海、爬山过坎、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海滩的长度,用专业知识为海岛学生送上各类普法讲座45场次,邀请海岛师生和家长到院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赠送法治课光盘,发放普法书籍和材料1万余份,惠及师生家长5000余人次,实现偏远小岛学校普法全覆盖。

让家长当好“第一责任人”

“送法进小岛,绝不能止步于普法,而要形成集案件办理、精准帮教、综合保护、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机制。”在一次部门例会上,第二检察部主任丁玲指出。

小明(化名)是一名小岛少年,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他常与朋友一起在外玩耍。一天晚上,他听了朋友的怂恿,到一家店铺盗窃。案发后,案件移送到平潭检察院,检察官丁玲迅速开展社会调查。

调查中丁玲发现,小明的父亲长期在外务工,根本无暇管教,而小明的母亲面对儿子的叛逆,也束手无策。这个案件反映出家庭监护缺位、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引起了丁玲的重视。一份《督促监护令》送到了小明母亲手中,小明的父亲得知后,也立即赶回家中。

检察官为南海乡的学生们送上“开学第一课”。

“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你们要给小明正确的引导,帮助他改正,使他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丁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前确实忙着赚钱养家,忽视了孩子,他走上这条路,我们也有责任。”小明父母深深地懊悔。

刚入秋的小岛依旧烈日炎炎,丁玲却并不觉得辛苦。在案件办理的“后半篇文章”中,丁玲多次前往小岛,与村居、社工等组成联合帮教小组对小明开展精准帮教,针对小明家庭监管不力的问题,联合社工机构同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如今的小明,已经不再是那个义气冲动的少年,开始了新的生活。

给小岛孩子们的特殊关爱

去年隆冬,一场名为“书送美好 法进校园”的捐书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检检察官办公室门口,大家你一本、我一本,不一会,便垒起了一座小小的“书山”。

在一次进岛调研的过程中,副检察长戴惠芳了解到屿头乡中心小学的图书室书籍陈旧、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为解决燃眉之急,戴副检察长发动干警们捐出闲置书籍,最终筹集了266册图书交到小岛学生们的手中。

“不让偏远海岛变成信息孤岛。”戴惠芳在开展捐书活动时指出,“我们不仅要送‘法’,更要送‘爱’,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检察机关的温暖与关怀。”每当开学季、寒暑假、重大普法日等节点,检察官们都会如期登岛进校,在普法之余,还联合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向孩子们赠送文具,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做花灯……

今年是“送法进小岛”机制落实的第7个年头,年轻助理们的加入,为小岛普法团队增添了新的活力。秋季开学,检察官助理林经霖自告奋勇前往屿头乡为学生们普法。看着阶梯教室里与自己昔日身影重叠的年轻人,杨倞希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着“送法进小岛”机制的深化和拓展:“我们希望能够以小岛普法机制为契机,让更多人把目光看向小岛,汇聚起人大代表、‘春蕾安全员’‘爱心妈妈’等力量,共同守护小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