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平潭要闻 > 正文
平潭书屋新业态:只借不售的书式生活
2025-11-04 11:17:19 高雪 林君斌 廖邦凯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在电子书普及、线上购书便捷的当下,一种只借不售的书屋正在平潭的街头巷尾悄然生长,它们跳出传统书店的销售逻辑,以书籍共享为核心,叠加空间体验与文化浸润,勾勒出一种全新的“书式”生活图景,成为点缀景区、温暖城市的文化风景。

以书为媒,“借阅”美好时光

在海坛古城,一间书屋藏于喧嚣之中,为往来游客开辟出一片安静惬意的阅读角落,成为平潭旅游体验的文化延伸。

该书屋取名望海,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的留言板与摆放整齐的书籍。“这面留言板已经设置了四五年,上面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温暖寄语,我们悉心保留大家的留言,让美好的记忆留存在这里。”店员杨金萍说。

书屋内的书籍涵盖多个领域,既有崭新的畅销书,也有带着岁月痕迹的二手书,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读者的阅读需求。“天气炎热时,不少游客会在中午时来这里,拿一本书待上四五个小时。”杨金萍说,“但是店内的书只可以借阅,不对外售卖。”

如果说望海书屋是游客在旅途中的“歇脚地”,那么位于老城区万顺路的岛上书房Book in Bar(以下简称“岛上书房”)则更像“市民之家”。“我们店刚营业不久,店内约有250本书,涵盖思维训练、散文随笔、哲学思考等类型,一半以上都是我自己读过的。”店长黄忆婕看着书架笑着说,“这些书治愈了我,所以也想为本地的市民创造一个‘精神小窝’。”

岛上书房中的书同样仅支持现场借阅,不对外销售。市民邱梓欣很认可这种模式:“现在很多人没时间阅读书籍,买一本书也需要成本,这类书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既不需要花费太多金钱,又可以享受翻阅纸质书带来的快乐。”

“书屋+”新模式,重塑阅读体验

只借不售,并不意味着阅读场景与体验的单一局限。这些创新打造的阅读空间,正通过“书屋+”模式融合多维场景,拓展功能边界,重塑传统阅读空间。

望海书屋依托地理优势,将阅读与观景巧妙结合。杨金萍介绍:“二楼观景台区域空间开阔,大部分书籍都存放在二楼,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读书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

浙江游客聂利成的体验,印证了“阅读+观景”的魅力。原本计划短暂在书屋停留的他,却在露台驻足良久,不时用相机定格古色古香的建筑。“朋友推荐可以来这里坐坐,既能看书又能赏景,如果不赶行程,我还可以在这里待更久。”

而岛上书房则通过“书屋+轻食”的模式构建起一个温暖的空间。走进店内,舒缓优雅的歌曲、现磨咖啡的香气、烤箱的嗡鸣声交织成独特的空间韵律,原木桌椅还保留着木材的天然纹理,这些都是店长亲手打造的。

“我们拒绝网红式营销。”黄忆婕轻抚书本说道,“对于我来说,书屋不仅是看书的地方,还是一个媒介,一座连接人与人、人与城、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未来,黄忆婕还计划在店内引入更多种类的咖啡与小食,带给客人更好的阅读体验。

如今,这些只借不售的书屋逐渐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吸引的不仅是爱读书的人,还有对平潭文化心生认同的游客与市民。在这些崭新的阅读空间内,他们阅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平潭这座海岛城市的文化底色。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