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深耕历史重现“海坛精神” 当你对一座城市的历史了解得越多,你就会发现自己与这座城市越难以割舍。一次次的行走和对史料的不断挖掘,让阿灿以更为人文的视角观察平潭,也让他对平潭有了更为深厚的情谊。 “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平潭人在抱怨家乡的人文历史太浅薄,但在我看来,平潭的人文历史是深厚的,我们有七千年前的‘壳丘头文化’、有为民请命的布衣林杨、有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江继芸、有参与岚台换防的万千将士,还有更多我们现今尚未知晓的铿锵人事,这样的历史难道浅薄吗?”阿灿说。 最让阿灿难以接受的,是一些观点将平潭人说成海盗的子孙,骨子里有着野蛮的海盗精神。“这都是因为他们对平潭的历史不够了解,实际上平潭自明朝人口大内迁后,填补进来的人口几乎都是以海坛镇水师的将士为主,按照这样的历史,平潭人应当大都是这些水师将士的后人,流淌着的是英雄的血脉。”阿灿说。 当下的平潭,日新月异,需要通过对历史的挖掘,重现“海坛精神”,并且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文化的认同,带来的是社会的凝聚力。对平潭历史的挖掘不仅对平潭社会风气有积极的影响,也对平潭的旅游大有裨益。 “像武夷山的山水景观很美,但因为有了柳永诗词、有了朱熹的理学,才赋予这些山水更多的神韵。反观平潭也是这样,石牌洋正因为有了清朝诗人林淑贞的诗赋,才让它更加出彩。”阿灿说,“这些人文历史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挖掘。” 实际上,在目前已知的研究中,平潭曾有两次对自身历史的梳理和挖掘,“而现在需要的是第三次的梳理。”阿灿说,相比一些重点项目这样立竿见影的硬件工程,平潭更加急需对自身软实力的打造和提升,这是刻不容缓,又需深耕细琢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