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公益暖流涌动岚岛
2025-11-27 10:41:33 潘晓莉 高雪 俞婷婷 实习生 廖邦凯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冬日的平潭寒意渐浓,却仍可以感受到汩汩暖意。连日来,记者深入街头巷尾,见证着一幕幕温暖:从爱心驿站的便民服务,到公益餐厅的热心帮扶,再到自发组织的乡村义剪,一场场公益行动,描绘着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让魅力岚岛更有温度、更有情怀。

驿站里的贴心守护  林君斌 摄

“以前带饭只能吃冷的,下雨天也没地方躲。在这里,能热饭、能喝水、能歇脚,心里特别暖和。”在龙凤东路的一座爱心驿站内,刚结束晨扫工作的环卫工人李大姐一边接着热水,一边向记者细数驿站的好处。

据了解,这是由社会爱心人士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打造的暖心港湾。驿站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充电插座、图书报刊等一应俱全。此外,还提供爱心早餐、爱心理发、应急药品等服务项目,精准对接户外劳动者的现实需求。

“搭建爱心驿站的初衷,就是想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的问题。”驿站负责人郑少春介绍,该驿站由平潭爱心公益协会发起并打造,目前在富春城、金井片区、海坛金座等地已有四座,每日安排专人负责提供服务。自2021年5月运营以来,这些驿站已累计免费送出16000份爱心早餐,为超过1030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成为户外劳动者心中可靠的后勤保障点。

烟火气中的温暖味道

公益的暖意更渗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在竹屿湖东路的一家炖品店,一则特殊的公告格外暖心:“如果您在平潭没有收入临时遇到困难了,请您进来店里告诉任何一个员工,咱们会为您端上一碗热气腾腾免费的炖罐和饭……”

“一碗汤一碗饭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真正困难的人来说可能就是雪中送炭。”餐厅负责人林燕华告诉记者,开业以来,店里已经帮助过不少有需要的人。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人在店门口徘徊不敢进入,林燕华看到后,邀请他进店并端上了一份热腾腾的饭菜。“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是暖的。”她说。

无独有偶,在龙凤东路的一家海鲜楼里,负责人李姐正带着几位阿姨,计划将提前准备好的包子馅料、面粉带去养老院。“这些食材是按照老人家喜欢的古早味特别准备的,老人家喜欢吃这种包子,我们有空就做一些馅料,和老人一起包包子。”李姐说。

剪刀下的银发关怀

在海坛片区东星村,一场爱心义剪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条围布,这支由本地发型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用简单的工具搭建起传递关怀与温暖的爱心舞台。

发型师杨子耐心倾听老人们的想法,一边精心修剪头发,一边与他们唠着家常。“这些年轻人手艺好,又有耐心,剪完头发整个人清爽多了,心情也变得更好了!”刚理完发的林爷爷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脸上洋溢着笑意。

作为爱心义剪活动的发起人,杨子已将爱心传递至平潭两百多个村庄。杨子说,小时候自己是留守儿童,村里的老邻居们时常煮饭给他和妹妹吃。因此他对老人总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当自己有能力时,就希望通过手艺给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他还记录义剪点滴,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也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的情感与陪伴需求。当远在他乡的子女通过屏幕看到杨子为家中老人理发后,纷纷发来感谢的信息。这样的正向反馈,也让杨子的公益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一杯驱散寒意的热水,一碗暖胃又暖心的热饭,一次焕新容颜的理发,一段陪伴老人的时光……这些根植于平凡生活、细腻入微的善意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个需要关怀的人。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