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选调生高仁敏:驻进项目一线 住进群众心里
2025-11-25 10:46:16 林海艳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小高工作认真踏实,尽职尽责,驻村两年几乎天天住在村里,真正把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大家都很认可他。”平潭金井片区龙海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华口中的小高,是选调生高仁敏。两年来,这位年轻干部以脚步丈量民情,以项目推动发展,在龙海村写下了青春实干的答卷。

初到龙海村,村民薛大伯向高仁敏反映:“村口的池塘荒废十多年了,不仅影响村貌,庄稼也浇不上水。”这句话,高仁敏不仅记在笔记本上,更放在了心上。在他的推动下,池塘修复改造项目很快落地。

像这样的民生事项,是高仁敏的心头牵挂。关注到老人夜间出行不便,他协调安装了LED节能灯;发现高温天气导致农产品滞销腐烂,他争取资金建设冷库、缓解存储难题,并联合院校、企业开展助农采摘和促销活动,通过媒体与社交平台拓宽销路;了解到村民缺乏健身场所,他申请资金建成智能健身驿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看到村主干道电线杂乱,他推动建设“弱电下地”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驻村两年来,高仁敏共参与推进23个项目,其中15个已完工,8个正在建设中,总投资达1954万元,覆盖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驻村,就是要驻进项目一线、跑出发展实效、真正住进群众心里。”高仁敏说。

驻村初期,部分村民对高仁敏的工作能力和初衷抱有疑虑,政策宣传和项目推进时常遇到阻力。面对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复杂问题,村民诉求多元、意见不一,协调工作难度不小。为此,高仁敏主动邀请村支书等在村内有威望的人士,逐户走访、沟通协调,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如今,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项目每年为20余位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收超50万元。

“在龙海村跑项目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龙海村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继续关注、支持龙海村,相信龙海村的未来,必将蒸蒸日上。”高仁敏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