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林下经济激活文旅新动能
2025-11-24 11:14:37 林秦东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依山傍海、石厝成韵是平潭鲜明的旅游名片。然而,岚岛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近年来,平潭在深耕“海洋蓝”的同时,奋笔书写“生态绿”的文章,一片片静谧的防护林下,正悄然孕育着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绿野生金

“沉睡”林地焕新颜

地处平潭东北部的红卫村,三面环山、植被广袤,林地面积高达2100余亩,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乡村。早在数年前,红卫村便专注于打造田园观光和林地产业相融合的特色业态。“红卫村在发展滨海旅游业上并不占优势,过去一直面临着‘护林不增收’的窘境。”红卫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立旭介绍,多年前,村里不断丰富以“林下+康养”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转变也就此发生。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位于红卫村的红卫麒山运动乐园用破万人次的客流量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绿意盎然的山林间,一条横跨白沙垄水库、长300余米的高空索道气势恢宏,成为不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项目。走进乐园,荷塘小火车、彩虹步道、天空之境等一系列游乐设施令人眼前一亮。

不仅如此,红卫村还通过“校、村、企”联动的方式,将村里闲置的土地承包给草莓种植户。在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科研团队的指导下,红卫村甜野草莓基地先后培育出“大叶宁玉”“越秀”等草莓品种。“红卫村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优越,再加上有农技专家的指导,基地里种出来的草莓个大味甜,今年采收期我们接待的游客有6000多人次。”红卫村甜野草莓基地负责人陈伟婷笑着说。

借景生财

绿色“长城”变风景

在平潭,像这样依托“沉睡”的林业资源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红卫村并非个例。幸福洋畔,成片的木麻黄防护林如同一条条绿色长城,数十年来默默守护着岛屿。在过去,它们曾是抵御着海风与流沙不可或缺的生态基石,现如今,它们还是一抹独特的旅游风景。

作为毗邻幸福洋的一处宝地,马腿村拥有独特的生态景观。夕阳西下,登上村中观景台,看落日余晖的金光洒落在近万亩的木麻黄林,成为时下马腿村最出圈的打卡方式。

“这里的落日和森林搭配起来特别出片。”浙江游客庞雨沁第一次来到马腿村,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据马腿村文旅综合开发项目负责人施明昊介绍,幸福洋的木麻黄林地是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马腿村正计划进一步培育林下滩涂、林下露营和森林氧吧等多元业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旅游体验。

林海联动

岚岛文旅添动能

坐拥金沙滩的五星村同样通过壮大林下休闲产业,不断激活乡村旅游热度。五星村金沙滩沙质细腻,海水清澈,不仅是风筝冲浪爱好者的理想之地,也是林下休闲的绝佳场所。在一家新开业不久的音乐餐吧里,聚集了不少的游客。林木交错的沙滩上,营地内烧烤区的袅袅炊烟,露营区的欢声笑语、舞台区的悠扬旋律……这一切都让夜晚的金沙滩格外热闹。

该音乐餐吧负责人孙旭珠表示,第一次来到金沙滩时,他便留意到金沙滩上富有特色的林地。“金沙滩风景如画,游客众多,如果能多一些配套,既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也能为村里带来收入。”孙旭珠说,自林下音乐餐吧今年开业以来,已有不少企业和高校在这里举办团建活动。

像这样融合了林海联动的消费场景,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也实现了从“看海”到“玩海”,再到休闲的闭环。“过去的金沙滩白天满是游客,到了夜晚却显得有些空荡荡,现在这里变化了不少。我们作为本地游客也特别乐于看到平潭多一些这样有意思的去处。”市民张航说。

如今的平潭,碧海银滩与青翠林带相映成趣,传统渔村与新兴业态共生共荣。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正为平潭文旅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林下生“金”的生动故事,才刚刚写下精彩的序章。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