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像海一样的图书馆吗?新学期伊始,在平潭城北小学,一座以“梦幻蓝”为主题的校园图书馆让人耳目一新。 图书馆不仅以梦幻的蓝色空间重构了阅读体验,更将海洋的灵动与静谧“搬”进了校园。穿梭于书架之间的身影,驻足凝神的面容,都沉浸在知识与美交织的氛围中……本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校园图书馆,感受卷帙之间的温度与光芒。 遨游书海 在书页间,听见海的呼吸 图书馆毗邻操场,推门而入的时刻,阳光正透过落地窗洒落满地光晕,蜿蜒的木色书架仿佛延展的海岸,与深浅交织的蓝色空间,共同勾勒出一片宁静的海意。 环顾四周,墙上贴着“我们是儒雅少年,每日阅读一经典”的标语。几处半围合式阅读角落点缀其间,螺旋楼梯模拟出海浪的流动感。 有的学生倚坐窗畔,静享阅读时光;有的穿梭于书架之间,专注地寻觅下一本心仪的图书。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在空气中荡漾。 “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之所。”谈及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大队辅导员陈静眼中闪着光。从新校园规划之初,学校便立意将校标与平潭独特的海岸元素融入图书馆每一个角落。“我们不想做一个‘标准’的图书馆,而是‘有呼吸的、能生长的’。” 于是,大海就被“搬”进了图书馆。其设计灵感源自平潭海岸线的蓝,由浅至深、层层叠涌,漫入空间;曲线蜿蜒,勾勒出浪的节奏、海的轮廓。这些不拘一格的设计打破传统的空间逻辑,用流动的形态包容阅读、游戏与思考,最终织就一个兼具童趣与功能、知识与意境的沉浸式场域。 “在这里看书,就像站在海边做梦,不只停留于书,更延伸向无边的想象。”六年(3)班林诗雯说。 平潭城北小学德育处主任林珠琴表示,打造这座图书馆,不只是为了藏书,更是为了打造一个“阅读生活场”。除了视觉上的“海岸意境”,图书馆更在功能上注入人文关怀:节能护眼灯、亮色静态阅读区、温馨的橙黄点缀……每一处细节都为长时间阅读的孩子提供舒适支持。 4万册书 让学生实现阅读自由 据了解,平潭城北小学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这里没有“藏书区”与“阅读区”的割裂。学生在如海浪般自然起伏的书架间穿梭,在伸手取书的下一秒,就能倚着书架、靠着软垫,或直接坐在阶梯式阅读区沉浸其中。 “书在哪里,座位就在哪里。阅读不该是一种仪式,而是一种自然状态。”陈静说。学校让智能科技为阅读赋能。比如自助借还书机、智能检索系统……这些成了孩子们最熟练的“寻宝工具”。 “以前找书靠运气,现在像有了‘书籍GPS’,输入书名,它就告诉我:‘我在蓝色螺旋梯旁,第三排第二格’。”六年级学生林心然兴奋地说。 在平潭城北小学,阅读的浪潮并未止步于图书馆大门。它还涌向每一间教室,化作门口、墙角那一个个精心打理的图书角。 为了让图书“流动”起来,每个月,语文老师都会如期现身图书馆,为班级挑选新书,更新图书角。“在图书馆没读完的书,我跟老师说一声,就能带回教室慢慢看。好像阅读成了一片海,而我随时可以在里面漂流。”六年级学生魏聿超说。 “书不是装饰,而是要流动到孩子的手里、心里。”林珠琴说,“哪怕一个孩子在课间时分突然想阅读一本书,也能触手可及,随时沉浸其中。” 如今,整座校园仿佛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书香弥漫在清晨的晨读里、午后的静默时光里,孩子们自在行走、翻阅、沉思…… 据介绍,学校将推行学生选书制度,定期组织学生代表直接参与现场选书或线上荐书。严格执行分级阅读,利用区域区分出适合低、中、高年级阅读水平的馆藏图书。“让优质阅读资源触手可及,让热爱阅读成为学校最鲜亮的文化底色。”林珠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