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学子讲述家风家训照亮前行路
2025-08-26 10:51:39 冯荣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今秋,18岁的林绮冰即将踏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门。回首成长路,她将父母“待人要温和”的教诲常记心间。这份沉静的力量,伴随着她踏实勤奋的求学态度,最终赢得了梦想高校的入场券;“不与他人攀比,保持谦逊品格”是28岁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林智超从小恪守的座右铭,这份朴实的家训指引着他在学术道路上踏实前行;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林紫玲,谨记父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训,将拼搏努力视为人生准则,不断追求卓越……

开学前夕,平潭多个民间组织相继举行奖助学金颁发仪式,助力学子圆梦大学,鼓励学子成长成才。这些平潭学子们身上闪耀的,不仅是优异的学业成绩,更有深植于家庭、绵延于血脉的良好家风。本周,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传承家风、砥砺前行的故事。

本科生林绮冰:“学习父母乐观向上、温和坚定”

录取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月19日,在今年平潭林氏奖助学大会上,18岁的平潭一中学生林绮冰笑容格外明亮。不久前,她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试验班录取。

“曾经,我看着学长学姐在这里接受荣誉,心里就悄悄种下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采访中,林绮冰的语气清澈而坚定。

林绮冰出生在一个浸润着书香与温情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中学物理教师。“抓好习惯,顺其自然”,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是林绮冰父母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从女儿牙牙学语起,父母就常常教导女儿:“做人要不怨不弃,待人温和,事则尽心。”

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了女儿。在林绮冰的眼中,父亲言语温和、处事有度;母亲做事干脆、冷静理智。父母在日常中示范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姿态。当遇到困难,林绮冰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父母乐观向上、温和坚定的形象,激励她迎难而上,“父母的样子,就在我心里。”

小时候,父母拿着一台简易的电学实验箱,悄然点燃了女儿的兴趣和热爱。小学时,她就尝试自己连电路;中学后,常常和父母泡实验室……如今林绮冰所选的本科专业,正是物理学科的延伸,“未来我立志深耕物理领域,追随父母的脚步,对事业无怨无悔,对专业精益求精,并以温和之心影响他人。”

博士生林智超:“谦逊好学,遇见更好的自己”

毕业院校:北京交通大学

手捧奖学金,林智超的眼中闪烁着感慨与坚定。“看到平潭林氏奖助学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学子靠自身努力,走进理想大学,作为林氏的一员,倍感骄傲。家风家训就像一座桥,让我们从前辈那里接过精神的火种,获得持续前行的力量。”

林智超是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生,今年毕业后将入职北京科技大学。与土木工程专业结缘,最初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随着学习不断深入,他对专业本身深厚的知识体系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从本科到直博毕业,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像揭开一层神秘面纱,让我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学习越发着迷。”在研究生阶段,林智超专注于地震相关研究,未来他志在从事城市安全保障领域工作。“一路走来,父母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让我得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在成长过程中,林智超父母始终坚持“不攀比学习成绩,鼓励孩子做好自己”的教育理念。这种不施加压力,充满信任的教育模式,让林智超始终对学习成绩保持着平常心。“考不好,不气馁,继续努力。即便取得好成绩,也从不自满。父母教我向更优秀的人谦逊地学习,持续地进步。”

好家风,如春雨般无声浸润,让林智超学会“专注目标、不畏挑战、不忘初衷”。林智超表示,城市安全保障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尚属新兴领域,他将依托北京科技大学,致力于相关学科建设,“希望为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博士生林紫玲:“父母树立榜样,用奋斗点亮人生”

毕业院校:福建中医药大学

28岁的林紫玲今年刚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博士毕业,不久将入职福州市第二医院。“我的研究方向主要与女性健康相关,比如产后康复、骨关节康复等。”她微笑着说。

回首成长路,她一再强调,是父母无声而坚定的爱,托举她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求学道路上,“父母从不过度干涉,却始终在我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为我点灯。”小时候的林紫玲,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霸”,一、二年级时,她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并不亮眼。当时,父母主动联系老师,积极沟通、一点点帮助女儿建立信心、掌握方法。渐渐地,林紫玲的学习成绩赶上来了,体会到了学习成就感。

从小,父母给了林紫玲很多自主权,让她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份源自父母的尊重与信任,让林紫玲对学习更加得心应手。本科毕业时,她获得推免进入福建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并在导师的邀请下,继续攻读博士。“读博是心性的修炼,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的领域,更需要不断积累。”

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时刻,父母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林紫玲的脑海中。“他们年轻时就吃苦耐劳、默默奋斗,只为给我们儿女创造好一点的条件。他们从不说教,却用行动教我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要用奋斗点亮人生。”

眼下,林紫玲将走上医生岗位。前路漫漫,她目光清澈:“希望在新的岗位上持续努力,传承父母教会我的踏实、耐劳、不忘初衷,最终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本科生郭润桥:“学会感恩,在生活细微处收获成长”

录取院校:福州大学

金秋的阳光洒落小岛,树叶片片透亮生辉。在平潭大练岛的一栋古朴石厝里,欢声笑语在荡漾。今年,郭润桥被福州大学录取,参加郭氏教育奖学金颁发仪式后,马上回到小岛老家探望长辈。

郭润桥平时在福州生活学习。“来自家乡的这份支持既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鼓舞。我的内心充满幸福,未来将学有所成,回报家乡与社会。”

郭润桥今年18岁,从小父母教他待人接物要礼貌热情,更要常怀感恩。“从小到大,每逢假期、过年,父母总会带我回老家探望长辈,现在已成为我的习惯。”他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那种幸福感,无可替代。”

采访中,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阳光男孩,曾经非常内向。“以前见亲戚,我总躲在后面,不敢打招呼。”郭润桥笑着说。父母的一次次鼓励、带他走出“舒适区”,才慢慢学会主动问候,学会关心他人。

这座小院,原是父辈居住的老屋,虽显陈旧,却装满了家的温暖记忆。“学会感恩,是我们家最珍贵的家风。”郭润桥感慨地说,小时候跟随父母回老家是出于听话。如今回来,是发自内心的期盼。大家围坐院中,聊家常、望星空,于细微处传递着家的温度。

即将步入大学,郭润桥满怀憧憬:“我打算加入大学社团或学生会,结识更多朋友,拓展眼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记者手记

好家风,是孩子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优良家风,润才无声;严谨家教,塑魂有成。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潜移默化,涵养品性,更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教育力量。

这些平潭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让人深受触动。从他们身上,我们读到了代代相传的家风底蕴——崇文重教、求知若渴、修身立德、向上向善。

都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便如同无声的教科书,深刻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理解与对自我的定位。它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教养。正如一棵树苗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阳光、土壤与水分,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家风这片“生态”的细心滋养。

眼下,不少父母容易陷入仅以成绩和物质来评价子女成长的误区。然而,真正的教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心灵的塑造、品格的奠基。唯有在善良、正直、勤劳、感恩的家风熏陶之下,孩子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内在力量,从容面对未来的风雨与挑战。

通过此次走访,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些优秀学子背后,都有着懂得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父母。他们未必给孩子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却提供了最饱满的精神支持。是家风,教会他们如何待人接物;是家风,让他们在挫折中不弃、在成功时不骄;也正是家风,让他们走出小我,志存高远。

好家风,是给予孩子最珍贵的财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起跑线”。它不需要响亮的口号,却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之中——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家庭的温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家庭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从父母与孩子真诚沟通开始,从互相尊重做起。家庭和谐的秘籍是慈爱、感恩与爱的语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好的家风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品格的新时代青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