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潮水退去,大片的海滩上已藏匿了不少鱼虾。占地十余亩的海滩上,五颜六色的冲锋衣穿梭其间,各式各样的赶海工具在人们手中摇摇晃晃。只见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纷纷弓着身子,左手提桶,右手拿铲,全神贯注地在每一寸裸露的海滩与礁石间搜寻目标。 “快来看呀,我挖到蛤蜊啦。”人群里,小女孩妮妮举起手中的贝壳挥舞着。她今年6岁,是第一次跟着家长从江西南昌来平潭赶海。虽然她的额头和手臂上沾满了泥点,但她笑得无比灿烂,玩得不亦乐乎。 “小朋友别着急,你看,这里的岩石底下藏着很多小螃蟹。”晒得黝黑的老林是这家赶海营地的安全员,他穿着救生衣,正在海滩上保护游客游玩安全,时不时插空向游客传授赶海小技巧。“如果要抓贝类,就可以多找找棉签粗细的小孔;如果要抓海螺,尽量多往礁岩密集的地带去找,石壁的颜色越深越好。”老林说,其实赶海也有不少学问,只要摸清了门道,一下午带走几桶海鲜不算难。 如果说赶海是亲子互动的自然课堂,那么海钓就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的“拉力赛”。 位于平潭南端的娘宫码头过去是一处渡口,如今成了海上垂钓的宝藏点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叶青文是一名海钓爱好者,每次来平潭旅行,他都会来娘宫码头坐上一天,在海钓的过程中欣赏不同时刻的平潭。 刚整理好渔具在折叠椅上坐定,叶青文便熟练地用食指搭着线杯,将饵投向十余米开外的海面上。“一把折叠椅,一根钓鱼竿,一坐就是大半天,这就是‘钓鱼佬’的生活。”叶青文一边观察着水面的动静,一边打趣道。 在平潭海边,玩法多种多样,无论是赶海还是海钓,游客带走的不仅是桶里的鱼虾蟹贝,更是心中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喜悦和满足,因为在平潭赶海,不只是捡海鲜,更是捡生活之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