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水上项目。(资料图) 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以深化村级联合党委建设为抓手,全力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资源利用碎片化、产业培育低效化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强基固本、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资源巧盘活 发展活力显 在金井片区建新村朝蛇滩的岩石之上,落日·山海咖啡厅静静矗立。主理人林平是一位在外地打拼20余年的平潭游子,2023年,他被家乡绝美的日落景致与独特的海洋资源吸引,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目前的收益已经远远超出预期,但我们更希望以咖啡为窗口,让更多游客认识平潭的坛紫菜和海带,感受平潭文化魅力。”林平说。 林平的创业之路,得到了坛西联合党委的大力支持。坛西联合党委不仅积极推进海上业态、沙滩餐车管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还通过组建联村发展公司,对5个联建村的资产进行了3轮盘查摸底,为朝蛇滩区域的统一开发打牢基础。 截至目前,坛西联合党委已盘活资源资产资金近300万元,策划并推进项目22个,带动所辖联建村的集体经济同比增长超过200%,切实将组织活力转化成了发展动力。 坛西联合党委副书记薛敏表示,以朝蛇滩区域为试点,建新村的村集体及经济合作社通过统一整合与联动开发,实现了规范管理。通过前期介入旅游市场综合管理,已引进两家咖啡馆,设计并落地了海上项目,同时配套设置了沙滩餐车。此举旨在保护沙滩生态环境、统一服务标准,为后续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景区带乡村 同奔共富路 “联”的思路在68海里景区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海坛片区第一街区联合党委与实验区文旅集团签署《68海里景区景村融合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发展共同体。双方建立了首道门票分成、文创纪念票发放的利益分配机制,年均为周边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0万元。 更关键的是,海坛片区第一街区联合党委指导成立村办企业平潭六八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吸纳村民参与水上运动中心、移动经营区、停车场等项目运营管理,推动村民逐步向“景村员工”转变。得益于此,东澳村获评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两年全区第一。 “村民增收、乡村变美、景区焕新,‘景村共生’真正让乡村‘靠海新生’。”海坛片区第一街区联合党委经办人潘建说。 如今,放眼全区,联合党委统筹实施的“景村一体融合发展工程”硕果累累,“联合”发展全域绽放。其中,君山湾、北部湾等联合党委盘活闲置“空心村”资产资源,培育精品民宿230余家;9个热门景区周边建成24处旅游集市规范经营区。 创新发展步履不停。当下,北部湾联合党委与实验区文旅集团合作,在东占村引进水上运动项目,长江澳北线旅游链条日趋完善。“通过整合乡镇船舶、联动民企与村集体,我们正打造包含水上运动、餐饮的综合文旅业态。”北部湾联合党委副书记张向鹏介绍道。 “在平潭,吃住便捷,道路畅通,处处是风景。”游客李希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