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紧抓垃圾分类工作 勾勒低碳生活新图景
2025-06-06 12:08:59 黄莺莺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垃圾分类是生活小事,也是民生大事,既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小环境,也关系到城市文明大环境。近年来,平潭紧抓垃圾分类工作,勾勒低碳生活新图景。

在万嘉社区,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生活“新日常”。每天清晨,智能垃圾分类屋前,居民熟练分类投放,扫码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自从有了垃圾分类屋,大家都自觉分类投放,小区环境变好,空气都清新不少。而且用积分能换洗洁精、纸巾,既实用又有成就感,大家积极性很高。”居民林女士说。

据了解,这座智能垃圾分类屋集成了满溢警示、智能投放口、温度检测、臭氧杀菌、灭烟盒等装置,全方位保障垃圾规范处理。

“社区推出积分制,以‘物质激励+习惯培养’推动垃圾分类从制度约束迈向全民自觉。”万嘉社区工作人员欧晶晶说。

自2017年起,实验区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设施建设上,全区共建设196座垃圾分类屋、430座垃圾分类亭等投放设施。在垃圾收运环节,通过科学规划收运车路线、精准安排收运时间,构建起规范有序的分类收运体系。在处置终端方面,全面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网络,北厝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大件垃圾处理厂等设施高效运转,实现生活垃圾全链条闭环处理,有力推动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数据显示,北厝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量达379吨,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均处理餐厨垃圾92.3吨,大件垃圾处理厂年拆解处理量达152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宣传引导工作同样多点开花。近年来,实验区通过垃圾分类活动进校园,志愿宣讲团进社区,垃圾分类知识教材融入课程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在校园推广方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发放10万册垃圾分类知识教材并融入课程,建成麒麟小学、上楼村两处宣教基地。同时,通过诗歌朗诵、手抄报评比、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活动,让垃圾分类教育生动有趣。

“我们将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探索更多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垃圾分类模式,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构建更完善的处理系统,让绿色环保理念扎根平潭。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我们呼吁居民从自身做起,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工作人员俞小梅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