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让生态保护成为岚台青年打破地域隔阂、凝聚文化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近日,谈到发起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项目的原因,平潭综合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鸣如是说。 2024年7月,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金井片区庄上村村委会及台北市野鸟学会共同签署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合作协议,三方携手守护这片生态热土。作为项目发起人,罗一鸣的初心源于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2022年,来自湖北荆州的“90后”青年罗一鸣来到平潭,希望和朋友们一起集大家之所长,共同探索以社区为主体的海洋保护模式。在与团区委沟通后,他推动成立了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由此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我们最初开展调查时,从渔民口中了解到花鳗鲡与黑脸琵鹭在竹屿口有过越冬记录,这让我们意识到这里的生态价值。”罗一鸣向记者展示调查日志,当时他们在平潭多地考察,最终决定选择竹屿口这片滨海湿地。 “罗一鸣团队的发现,让我们意识到这不仅是生态机遇,更是两岸青年融合的‘破题点’。”团区委青年发展部负责人陈彩凤说,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他们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帮助罗一鸣推进竹屿口岚台青年公益保护地项目。 自项目落地以来,罗一鸣带领团队开展公益净滩、湿地观鸟、自然教育等10余场活动,吸引数百名志愿者参与。“罗老师对生态保护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既能洒脱地规划蓝图,又能脚踏实地推进合作,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志愿者高兴说。 今年3月的闽台青年公益交流活动上,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与台北市野鸟学会深化合作,将社区环境教育纳入共建议程,推动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保护地新增的观鸟屋成为生态教育新阵地。在这里,罗一鸣常态化对学生开展生态教育。他的团队正探索“生态课堂+社区经济”的融合模式,不断完善观鸟与滨海湿地科普课程,计划通过开发自然教育路线、生态研学产品,让生态保护与居民增收并行。 “我们希望继续与台北市野鸟学会等合作机构保持沟通与联系,深化岚台青年在生态保护领域的‘技术+情感’联结。”罗一鸣说。 (廖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