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审批局联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版)》为核心依据,进一步细化村(居)级工程建设项目配套管理措施。通过全流程规范管理与精准化审批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基层发展注入新活力。 村(居)级工程建设项目事关民生福祉与基层治理效能。此前,该类项目因分类标准单一、审批路径模糊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落地效率。此次优化聚焦村居项目“小而散、多而杂”的实际特点,创新采用“投资规模+项目类型”双维度分类施策模式,打破以往“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该模式既按投资额划分审批权限层级,又结合项目是否涉及新增用地、是否属于“两公”及设施农业项目等类型,清晰界定不同场景下的立项审批主体、项目赋码办理流程及后续监管路径,实现“一类一策、一项目一方案”的精准管理。 “此次细化优化,对提升基层项目落地效率意义关键。”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项目投资审批服务科科长陈慈表示,相关举措实现了两大重要突破。一方面,通过明确投资额、资金来源、是否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等核心要素,精准划分审批层级,严格把控新增用地审批标准,强化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从制度源头杜绝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另一方面,深化主动服务改革,针对投资额50万元及以下的村(居)小额项目,全面推行“审批不出乡镇”模式,将审批权限下沉至各片区局,同时为村居工程项目开通“绿色通道”,配备专人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大幅缩短审批时限,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办事更高效”。 下一步,实验区将围绕村(居)工程审批服务开展专项培训,同步搭建线上咨询平台,确保各项细化举措落地见效。通过管理效能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提质升级,持续构建“亲而有界、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清而有责”的政商互动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