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党建引领兴产业 善治赋能促发展
2025-10-15 10:52:52 陈文玲 来源:  责任编辑:季亚军  

  俯瞰北部湾。林君斌  摄

  近年来,平潭苏平片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田园风光、城市生活”目标,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片区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治理为要,在党建引领、产业培育、治理创新三大领域协同发力,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党建引领 激活振兴动力源

  “小游你来啦,辛苦你每周都来看望我……”近日,在南盘村,南盘村党支部书记游雅婷一走进98岁独居老人游天春的家中,便收到了老人热切的问候。

  “用脚步丈量民情,才能真正了解村情。”谈起自己走村入户的感受,游雅婷坦言,得益于网格化巡村机制的落地,干部与村民愈发亲近。“只有真切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把力气用在点子上”。

  游雅婷告诉记者,自去年苏平片区各村落实“一周一巡村”制度以来,她每周都会来到老人家中,了解老人需求。此外,她还会针对船舶管理、两违管控、环境卫生等重点工作开展巡村,确保基层事务无死角。“我们通过建立工作机制,构建‘部署—推进—督查—反馈’的完整工作闭环,确保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离不开坚实的组织基础、完善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苏平片区管理局党群工作处负责人何亮亮表示,自辖区7个联合党委成立以来,便明确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观能动性,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主心骨。

  在红卫村,麒山运动乐园成为平潭亲子游热门打卡点之一;当盛村所培育“当盛红”品牌,进一步提升村子的农产品竞争力。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这两个村今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不仅为乡村发展写下亮眼答卷,更成为片区内其他村庄学习的标杆,以点带面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产业培育 拓宽乡村致富路

  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平潭旅游攻略,北线的推荐内容数不胜数——咖啡、冲浪、赶海等新兴业态吸引着大批游客,让北部湾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苏平片区紧扣“村要并、地要合、人要移、海要腾、业要转”的要求,坚持城乡发展“一盘棋”,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依托滨海资源优势,培育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联动环白青廊道、北部生态廊道沿线村庄,植入咖啡、冲浪、旅拍、桨板、市集、露营、赶海等新业态……苏平片区通过构造“走走停停”的沉浸式场景,让游客在尽享绝佳海景与山海魅力的同时,带动沿线乡村经济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平片区已落地咖啡店10家、民宿136栋、露营地3家,通过“串点成线”的业态布局,累计带动游客80万人次,拉动沿线旅游消费创收4.8亿元。

  不仅如此,苏平片区还致力于盘活闲散资源,为村集体收入培育“新支点”。今年5月,星辰之泪咖啡空间入驻3000余平方米的龙头驿站,为龙头村补齐慢业态短板;今年7月,由闲置旧围东小学改造而成的大练岛月亮湾度假酒店开业,成为大练岛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通过资源盘活、景村融合等方式,苏平片区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此外,苏平片区还通过出台奖补政策,累计整合流转平原、苏澳、白青等区域土地近千亩,建成多个岚台融合农业项目。

  近一年来,苏平片区累计吸引项目投资约3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近400万元,帮助5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下辖5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同比增长6.1%,其中2个村突破100万元;同时,盘活30多处集体闲置资产,改扩建9处停车场、新增车位1500余个,以多方合力推动景村深度融合,让乡村致富路越走越宽。

  治理创新 绘就和美新画卷

  苏平片区活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水平,通过重塑船舶监管、搭建调处平台等,巧解基层“千千结”,让平安幸福成为乡村底色。

  2023年年底,苏平片区以乡镇船舶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坚持高压整治与长效监管并重,历经半年攻坚,实现乡镇船舶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的质变。“我们通过制度完善与专项行动结合,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全力防范海上安全风险。”苏平片区管理局农业农村处副处长陈益知说。

  据统计,片区深化“片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牵头联合执法部门开展封港行动35次,累计记分处置违法违规行为900余起,查扣违规船舶136艘,拆解“三无”船舶138艘;同步推动24名相关人员转产转业,组织安全培训210场,约谈教育船东船主3000人次。一系列举措使船东船员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违规载客、非法出海等现象持续减少,海上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乡村治理既要守好“安全线”,更要解开“矛盾结”。苏平片区坚持“海上岸上同治理”,聚焦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构建以“林建福调解室”为核心的调解中心,同步打造苏平海上调解室、北部湾旅游纠纷调解室、屿头乡“同心圆”法治驿站三个特色调解平台,形成“1+3”矛盾调处矩阵。

  各调解平台充分发挥“法”的刚性约束与“情”的柔性疏导作用,将法治宣传与情感沟通相结合,建立起矛盾纠纷高效调处新机制。其中,“林建福调解室”凭借专业、高效的调解服务,年均处理矛盾纠纷3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

  下一步,苏平片区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治理创新、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服务质效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更优的治理成效、更实的民生保障,奋力绘就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苏平画卷。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