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岚台公益学堂:用爱心点亮乡村儿童成长路
2025-08-21 11:06:51 陈文玲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今年8月,位于平潭苏平片区钟门村的岚台公益学堂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来,学堂累计开课80余次,惠及乡村留守儿童超2000人次,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拥抱温暖的成长驿站。

从过去“游击式”的移动课堂,到如今拥有舒适的固定教室,孩子们能免费学习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技能,这背后离不开实验区多部门与社会公益力量的鼎力支持。

一个初秋的午后,岚台公益学堂的新教室里琴声悠扬,福建省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竖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主席高兰艳正在耐心地教孩子们识谱、拨弦。为了这一堂课,她专程驱车150公里赶来。去年夏天,她代表上述委员会向学堂捐赠了十台小竖琴,促成“小彩虹”竖琴音乐课堂落地。如今,这已成为学堂的固定课程之一。

这一切,都源于学堂创办人——台胞袁晴阳的一个心愿。初到钟门村时,袁晴阳见到不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监督与情感陪伴,便自发带领他们读书学习,被孩子们亲切唤作“晴阳姐姐”,岚台公益学堂也因此诞生。此后为了丰富课程内容,袁晴阳希望让孩子们学习竖琴,经相关委员会介绍与高兰艳相识,交谈中得知高兰艳籍贯就在平潭苏澳,双方一拍即合,促成了这段“琴缘”。

“无论是推广竖琴,还是反哺家乡,都让我充满使命感。”高兰艳坦言,村里教育资源有限,孩子们在美育和音乐认知上与城里孩子存在差距。“所以这样的公益课堂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如今,随着学堂知名度不断提高,学堂的学生规模持续扩大,从最初仅钟门、龙头等村庄的五六个孩子,发展到如今吸引平原、苏澳等周边区域乃至其他片区的学生,上课人数在15至20人左右。课程设置也日益丰富,除常态化的绘画课、竖琴课外,还不定期开设党史课、传统文化课、普法课等。

今年8月,学堂实现了重要升级——从过去在村里“借地”开展的移动式教学,正式搬进了两间崭新的固定教室。“我们将村里原老人协会用房改造为海上综治服务站,并同步为岚台公益学堂装修了阅览室和宣教室,既改善了教学环境,也协助对接了区里的教育资源。”苏澳港联合党委副书记潘玉平说。

“有了新教室,随时能来看书,环境也特别舒适。”苏澳村学生蒋语暄说。

今年暑假,来自君山片区五埕村的家长高云,每周都要驱车20多公里送两个孩子到钟门村上课。“有这么好的老师免费授课,孩子既学得开心,也收获成长,再远也值得。”

更令袁晴阳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两岸志愿者加入教学队伍,带来非遗陶瓷绘画、传统武术等特色课程,真正实现两岸教育资源共享。“岚台公益大家庭正在不断壮大。”她说,“我们希望帮助孩子拓展视野、学习技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据悉,下一步岚台公益学堂将开启2025年秋季艺术课程的招生工作,新增舞蹈、乡村美学等特色课程。未来还将持续整合两岸志愿服务与师资力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更多乡村孩童在美育滋养下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