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餐厅客人、布置摆台、清理卫生……这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张沈燕一天的工作内容。今年7月,她报名参加了学校联合苏平片区管理局、平潭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平潭悦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开设的“民宿管理与运营”教改项目。 为期两个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开展民宿项目教学和实训任务,通过上岗实操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民宿管理理论知识。包括张沈燕在内,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5个专业共22名学生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他们一同走进平潭7家民宿,从事客房服务、新媒体直播、咖啡师等不同岗位,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开启“学用一体”的实践生活。 “在企业导师的带教下,我很快适应了服务管理类岗位,处理人际关系和接待中突发情况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都提高了!”张沈燕说。 民宿餐厅成为“第二课堂” 3日下午4点,风车海餐厅内,张沈燕和同专业的吕绍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摆放好餐具,而后又赶到门口接待客人。接待完毕,他们迅速回到餐厅,为就餐客人介绍餐品、点餐上菜。 “最近客人特别多,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有时甚至忙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虽然有些疲惫,但收获满满。”吕绍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报名时,吕绍伟只是觉得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符,参加后,他不仅内化了之前所学的服务能力,还学到了个性化服务技巧,对未来就业十分有帮助,实现了一学多能。 “与传统实训不同,这里的每个任务都对应真实需求。”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主任王雅君介绍,项目采用“工学结合、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企业导师负责岗位技能带教,校内教师跟进理论提升,学生带着“知识点”上岗实操,再通过周总结、月度考核完成知识内化。考核通过后,学生不仅能获得学分,还可考取民宿管家技能等级证书,为未来就业增添实力。 枕海入眠民宿店长、企业导师杨影告诉记者,学生进入真实工作场景后,他会带领学生熟悉工作内容,学习行业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让他们快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以便未来就业时能更快适应岗位要求。 产教融合提升就业实力 除了做好岗位工作,学生们还会及时与校内教师、企业导师进行复盘,有的学生在周末时,会去北部湾双创聚落参加北部湾民宿学院暑期活动,与民宿主、平潭文化研究者、平潭作家协会代表等,围绕民宿的发展与现状、民宿的新媒体内容创作、平潭乡村在地文化的叙事等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林思琪目前在马腿意宿村亲海别院从事直播学习,她站在直播镜头前,热情地向网友介绍民宿客房、亲子活动等内容,直播结束后,她认真复盘,总结经验。她还时常利用空闲时间向他人虚心请教,提升直播带货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实操锻炼,既让我提升了实操技能,开阔了视野,也让我对线上运营知识有了更多了解。”林思琪说,下一步她计划学习如何维护客户、推销房源等线下管理技能,“毕业后我想从事旅游行业”。 据苏平片区管理局副局长韩祥平介绍,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教改项目旨在通过深度合作协同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平潭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启动后,报名学生人数有180多人,从中选出22名学生参加。“合作企业提供真实岗位场景与行业最新需求;学院则根据企业用人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实践-就业’的无缝衔接机制。”韩祥平说。 凭借这段学习经历,不少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杨影认为,这样做,企业能精准对接人才,学生也能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所学内容。“如果学生在项目学习结束后有意留下,我们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杨影说。 谈及未来规划,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院长谢石城表示,项目学习结束后将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完善课程体系,组织参与学生考取民宿管家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优秀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开展下一阶段实习,并扩大与平潭民宿企业的合作范围,推动“教学-实践-就业”全链条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