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从课堂到田野:大学生在岚暑期实践亮点纷呈
2025-07-21 11:24:42 廖慧娟 丁云 蔡曦媛 陈文玲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  

盛夏时节,平潭迎来了一批批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大学生实践团队。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河湖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创新以及乡村多维服务的实践中,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给南松村孩子们上书法课。(采访对象供图)

直播推介风光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文旅赋能·创绘岚岛”实践队队员通过直播形式,推介平潭北部生态廊道与长江澳沙滩的独特风光。

直播中,队员们化身导游,带领网友“云端揽胜”。镜头从北部生态廊道的玻璃栈道观景平台展开,海浪轻拍礁石,海天相接处飞鸟掠过,一幅幅海景图令人心旷神怡;转场长江澳沙滩,清澈海水与错落岩礁构成美丽画卷,沿海岸线排列的成片风车宛如童话世界,“风车海岸”风情让网友直呼“必去打卡”。

“通过这次直播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平潭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用新媒体手段推广平潭旅游的决心。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平潭、爱上平潭。”实践队队长王子烨说。

守护河湖生态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小禹”专项实践队今年再次踏上平潭这片热土,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河湖生态保护活动。在君山片区南松村,队员为孩子们开设了别开生面的环保公益课堂;走进竹屿湖水闸、三松再生水厂见证污水变清的过程,直观理解污水处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龙王头海域开展净滩行动,认真清理海滩上的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海洋环境。

“这次活动既向小朋友传递环保理念,也是自我提升与成长。”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黄益涵感慨地说,“参观水厂时,我亲眼看到了所学知识的落地应用,这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

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医科大学“游点东西”志愿服务队则将目光投向了平潭乡村,在上楼村、钟门村等地开展义诊义教服务,为村民送健康,为孩子添欢乐。队员们还深入渔民家中学编渔网,感受渔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参观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为文旅路线设计积累素材。

队员们计划围绕平潭的蓝眼泪观测点、石厝村落和风车田等特色资源,设计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旅游路线。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将把旅游路线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为到平潭的游客提供参考。“希望用我们的努力,为平潭的文旅发展贡献力量。”实践队队长林潇琪说。

共促两岸融合

福建农林大学“农经智耘”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发展脉动。

在澳尾村,实践队将调研重点放在了台湾农学博士林素芳创立的闽台澳美农业发展(平潭)有限公司。林素芳跨越海峡来岚创业,从最初扎根田间试种火龙果,到如今带领团队探索产业升级,每一步都凝结着两岸农业技术融合的智慧。

实践队还走访了大厝基村的岚台融合兴旺农业科技台湾凤梨园,实地了解台湾凤梨在平潭的引种驯化、精细化栽培及市场化推广全流程。与相关负责人围绕品种适应性改良、关键种植技术攻关、产销渠道拓展及岚台农业协同发展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望着沉甸甸的果实,听着台胞扎根平潭、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

“亲眼见证科技点‘果’成金、融合赋能振兴的实效,我们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信念更坚定了。”实践队队员陈欣怡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