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贝雕“守艺人”的匠心传承
2025-01-14 17:03:47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春节将至,许多市民选择购置一些装饰品,为家里增添几分年味。作为省级非遗,平潭贝雕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而非遗“守艺人”也用匠心匠艺制作手工艺品,绘就非遗之美。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南村北楼的福建贝雕(平潭)艺术馆,目之所及,皆是形态各异的贝壳原料,有晶莹剔透的扇贝,有色彩斑斓的螺壳、鲍鱼壳等。在83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蒋心忠看来,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创作材料。现场,他正细心地用手中的小电磨将贝壳细细打磨。

临近年关,贝雕的订单逐日增多,蒋心忠和徒弟忙着制作各种喜庆、吉祥的贝雕作品。目前的订单种类多样,为了确保效率和质量,他们都是亲力亲为。

据介绍,贝雕制作工艺繁杂,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选料、酸泡、洗、锯、车、磨料、雕刻、粘贴、上彩以及罩光等几十道工序,还需灵活运用平面拼贴、块片浮雕、支撑结构、立体圆雕、镶嵌、镂空和化学处理等多种技法,才能打磨出一个完整作品。这样复杂的工序,蒋心忠却十分娴熟,而他也一心想要将这门技艺传承并发展下去。

近年来,蒋心忠和他的徒弟不断尝试将传统文化与当地旅游相结合,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作出了许多特色作品。他们制作的贝雕作品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贝雕工艺的精湛与奥妙,也让贝雕技艺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作为实验区非遗技艺传承人,周明在蒋心忠的带领下,将贝雕工艺制作进行融合创新,在保持贝雕传统韵味的同时,展现出现代元素,使其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

“我们首先要传承这项技艺,把技术学精了之后,再融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周明说,平潭贝雕正慢慢地走入年轻人的世界,这让他们很欣慰。

贝雕是平潭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我们希望把平潭的贝雕文化弘扬得更好,让我们的贝雕作品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蒋心忠说。

(林彤欣)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