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平潭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平潭以实验区总医院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1+3+12”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和下沉共享,提升同质化管理水平,2023年度实验区医疗服务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一。 “点对点”帮扶 让离岛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9月26日上午,市民郑振茂来到东庠卫生院输液。他因血管堵塞,时不时出现头晕,需要经常就医。 “每次犯病,孩子就打电话叫我到主岛去看医生。但我觉得现在在东庠岛就医很方便,没有必要跑来跑去。”郑振茂说。 东庠岛是平潭的一个离岛,进出需要乘坐渡轮。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过去岛上的居民养成了“小病扛,大病拖”的习惯。 医疗事业关乎民生大计。对此,实验区积极探索,加速整合全区医疗力量,推进离岛医疗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下沉式”帮扶服务,筑牢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每周常态化开放远程联合大查房,专科专家线上云诊疗;每月下沉专家名医,让离岛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实现“看病不出岛、名医进小岛”的医疗服务模式。 “对于我们离岛来说,远程联合大查房是非常好的举措。”东庠卫生院院长林茂凤表示,该机制于2023年上线,由协和医院平潭分院牵头,搭建起城乡基层卫生院“云交班”平台,除了诊断病人,还组织业务学习。 林茂凤在东庠工作多年,对于离岛医疗条件的变化,他感受深刻:医务人员增多了,设施设备完善了,就医环境提升了。 此外,平潭还启动联合病房试点和区级专家村卫生所巡诊,选派医疗机构的专家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定期到离岛开展义诊,提升离岛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2022年,平潭出台了《离岛群众重症就医服务保障工作的工作方案》,建立离岛群众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机制,实现首诊、转运、救治全流程闭环服务。“根据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机制,我们设立了双向转诊中心,充分预留接收医院的门诊号、住院床位数等,切实提升转诊、接诊效率。”实验区医院党总支书记陈芳说,建立了上转急救通道,离岛群众经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可由转诊办协调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当天完成就医、检查流程,形成急救转诊一张网。 “造血式”支援 为实验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动力 强化区级医院“龙头”作用,平潭共引进26个名医(专家)工作室。作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举措之一,名医(专家)工作室在平潭医疗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不久,一名患者到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就医,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结直肠癌,手术难度大。幸运的是,患者找到了吴正忠、潘杰两个名医工作室所在的普外二科,团队分别为患者实施肝脏转移瘤的介入手术、结肠癌根治手术,为患者重启生命之门。 “我父亲年纪大,一开始我们也考虑去福州就医,后来得知在平潭分院可以享受到同质医疗服务,便决定留在平潭。”患者家属林先生说,父亲术后至今精神状态都不错,很感谢医疗团队的努力。 名医(专家)工作室主要在人才培养、技术扶持、临床学术等领域开展合作,不仅为平潭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而且将先进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平潭的医护人员,有力推动对口支援工作,促进人才交流与融合,为实验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动力。 “工作室成立后,我们移植了协和医院本部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队伍建设上,派出多名年轻的全科医生接受技术培训,本部的专家也带队到分院进行手术演示,让年轻医生近距离观摩学习。”潘杰名医工作室负责人说。 诊疗水平大幅提升,帮扶力量发挥关键作用。除了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增设名医(专家)工作室,“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李学麟、姚志芳中医药名医工作室驻平潭综合实验区二级工作站”也落地实验区中医院。 近年来,随着一批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实施,实验区医疗系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首例”医学技术应用。“下一步,实验区将继续加大医改推进力度,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及‘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加大实验区总医院建设,推进全区医务人员流动;同时加快实验区中医院北院区(君山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打造中医药养老+康养医疗模式。”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春美说。 (记者 林小玉 林君斌 见习记者 高林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