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福建日报看平潭 > 正文
乡村“大先生”,用爱托起农村娃的明天
2023-09-10 09:55: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季亚军  

东南网9月10日报道(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菊熙 杨金城 陈章群)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乡村教育“活的灵魂”,是农村学生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是以一人之力改变无数个农村“学生和家庭”命运的“灵魂工程师”。他们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就将自己交给了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乡村教育。他们就是可敬可爱的乡村教师。

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访多位获全省优秀教师表彰的乡村教师,倾听他们默默无闻扎根农村教育一线、用心用情奉献青春和激情的感人故事。

以爱育人,守住乡村教育的“魂”

9月开学初这个周末,几个台风接踵而至,位于平潭最南端一个小岛——草屿岛上的平潭南海学校的教师黄建武又一次因为防抗台风驻校,没办法回家。“夏天防抗台风,冬天风大没办法行船,半个月、一个月不能回家对我们驻岛的老师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对记者说道。

南海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缺编问题严重,一个老师身兼多个职务、教多个年段甚至教多个学科的事并不鲜见。入校15年,黄建武就多次跨年段教学,担任过班主任,负责过保安科、信息中心、财务处、办公室、党政办等多个岗位的管理工作,“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因为工作日住校,照顾两个年幼孩子的重担只能全部压到妻子的肩上,衣食住行、学业辅导、照顾老人,事事都要她操心。孩子经常打电话问:“爸爸,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带我出去玩?”他只能愧疚地温言安慰说:“很快很快,爸爸周末就回去了。”15年来,黄建武多次主动放弃调回城关,无怨无悔。他说:“我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关怀,岛上的乡亲纯朴热情,重视教育,渴望知识。相处多年,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我也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

和黄建武一样,舍小家为大家、扎根乡村无怨言的“黄牛型”教师,在八闽大地不胜枚举。尽管地处僻壤、条件艰苦、挑战重重,却阻挡不了教师们倾心育人、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成才道路的步伐。

卓苹所在的三明市尤溪县八字桥中心小学与沙县相邻,近九成的家长都外出开沙县小吃店,留守儿童占比很高。卓苹练就了一颗细微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教育、培养,引导他们沿着健康积极的道路前行。多年来,无数学生因为这份爱和温暖,从厌学变为爱校,从孤僻转为开朗,并因此心怀感恩。她说:“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回报。”

林美珍是“半路转换轨道”的乡村教师。2010年,她从镇上的中心小学来到泉州市永春县仙岭小学支教,因为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主动留下来,迄今已13年。乡村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外出打工曾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学习、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林美珍经常以自己“飞出山沟沟”的故事为例,告诉孩子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真理。很多孩子在她的激励和帮助下,也飞出了山区,去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乡村学校硬件条件缺乏,林美珍就探索自制玩具和运动器材,并带动孩子们参与其中。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至今回忆起她的神奇“魔术”手,仍满脸带笑:“用矿泉水瓶串起的舞狮,用桶装水桶与水管做成的小推车,用易拉罐加竹棍和废纸皮做成的门球……各种旧物摇身一变,成了有趣的玩具,课间的校园也成了一个游乐场。”林美珍说,只要学校和孩子们需要,她的支教之路会一直走下去。

从教34年的漳浦县割后小学校长叶成立则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农村教育典型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潮四处涌动,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叶成立积极组织同事开展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效果不佳就交叉动员,跟同事包干到人,最终在“上门劝说不下10次”的耐心细致工作下,许多辍学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

近年来,面对占比较多的留守儿童,叶成立则付出格外的用心与爱护,主动带头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节假日放弃休息上门家访,竭尽所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以前的“一个都不能少”,到现在的“每一个都要好”,对于自己奉献了数十载的农村教育事业,叶成立总是怀着无限的热爱和忠诚,不轻言放弃。

以身为镜,照亮农村孩子的世界

从前,从永定洪山镇到城关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途中山环水绕,需要搭车乘船。如今,龙湖大桥跨过棉花滩水库,让两地车程缩短到半个小时。

架桥修路,打破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靠的是现代科技。教书育人,打破乡村学子知识闭塞狭隘的状况,靠的是无数个乡村教师的奉献坚守,发光发热。他们把自己的情怀投入所热爱的乡村教育,成为孩子们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点亮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1992年,刚毕业的张碧玲不惧困难,毅然返回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的家乡任教,在龙岩市永定区洪山中学一待就是31年。

“同学们,看完这段飞机撞击摩天大楼的影像,你们知道这发生在哪个国家吗?”刚担任中学地理老师的张碧玲精心准备好情境导入的视频,满怀期待地提问,却意外遇冷,班上学生一脸茫然。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我想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让孩子们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祖国的大好河山、蓝色星球的海陆面貌、浩瀚宇宙的深邃奥秘。”张碧玲针对乡村孩子对外界接触少、信息获取不足的情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选择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设计好每一堂课活动内容及梯度问题,让学生顺势而学。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城乡教育日渐均衡发展。张碧玲的课堂里,动态演示、教学模型、情景展示等新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张碧玲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在本学科教育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朱惠明是泉港区惠华中学的语文老师,对于鲜有旅游经验的农村孩子,他选择用阅读作为一扇看向外面世界的窗。他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悉心整理了人文、科学、教育等书籍,并在晚自习期间设置阅读课,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主动交流阅读的收获,引导他们深度阅读,提升文学素养,拓宽眼界。

这份责任心贯穿课堂内外。课上,朱惠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编写个性化导学案,因材施教,提高效率。课后,他从高一起,就仔细观察学生在各大活动中的表现,发现有特长的学生便会结合其个人兴趣,建议他们选择体育、艺术或外语方向,为不同特质的孩子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

好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向上攀登,更要向内求索,认清自己从何而来,坚定文化自信,厚植乡土和家国情怀。

永泰县同安镇洋中小学校长卢松杰就此作了一番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1年10月,在县教育局和卫健委的举荐下,学校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学校”。卢松杰敏锐地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经过各方努力和争取,成功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药植园”,并种下近百种中草药,还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展示区、种植体验区。

在课堂上,老师们讲述中医药人物故事,组织学生参与采药种植、自我保健、科学实验等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课外,卢松杰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并在端午节开展采挖熬煮草药汤等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体验中医药文化。

9月初,永泰县同安镇洋中小学迎来新生。300平方米的“药植园”里,麦冬、六月雪、南天竹、当归等中草药用自己的盛放在热烈欢迎新成员。卢松杰对记者说:“希望通过跟中医药文化的近距离接触,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今后不管身处何处、从事哪种职业,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以己为梯,让更多的农村娃出人头地

1999年,林肖英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地处半岛渔村的莆田市秀屿区石城学校,一干就是24年。农村学校师资欠缺,林肖英就兼教地理和物理。她在课堂上讲解地方特色风情、各地美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子、墨水等材料做实验……欢快有趣的课堂氛围,唤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让他们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成绩。更有学生通过地理课,了解并喜欢上了西安,由此获得前行的动力,最终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走出了半岛渔村。

教书24载,林肖英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众多渔村孩子的思想,让他们向往诗和远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功上岸,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欣慰地表示:“不少优秀学子考上名校,读博士。也有很多学生虽然没考上大学,但知道了学习和付出的重要性,如今在不同的行业奋力拼搏,安身立命,这对我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夷山市武夷桂林逸夫小学语文教师杨晓娟从教至今25年,在生源质量不是很均衡的情况下,所教班级的语文科监测成绩每一学年都位列中心校第一,在全市也是名列前茅。她所选送的教学案例《伯牙鼓琴》,更是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为何能取得这样堪称“奇迹”般的教学成绩?杨晓娟谦虚地表示:“可能是因为我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吧。”从教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午睡过,时间都用来批改作业、备课;学生头一天交上来的作文,第二天一定会改好发下去: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她都会仔细修改,有的甚至会修改3~5次,从构思、修辞、字句等多个角度认真批改,直到满意为止;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她都会用心观察,结合孩子的在校表现,在第一个学期做到100%家访,随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跟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推动孩子成长进步。

学生小英的父母都忙于开店,无力照看孩子生活、监督她学习。孩子头发经常乱糟糟,上课常睡觉,成绩勉强达到及格。作为班主任的杨晓娟注意到之后,经常监督她一起吃饭,帮她洗头发,陪伴她写作业,跟孩子谈心。在杨晓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下,小英有了很大转变,上课变得专心,学习更自觉,也懂事多了,更知道体谅父母的不易。今年,小英从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小英的父母满怀感恩地说:“没有杨老师,就没有孩子的今天。我们全家都很幸运,遇到了这样的好老师!”

天上启明星低垂,宿鸟还在沉睡,摩托车的车灯就划破晨雾;黄泥山路蜿蜒起伏,伴随落日晚霞,一个单薄的背影渐隐在炊烟里。

这个身影在过去的30年出现在革命老区的多所乡村小学——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官园小学、上坪小学、奎坑小学、洋奎小学。他就是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洋奎小学校长蔡春南,像一根燃烧的红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上好乡村学校的每一堂课,为学生走出大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默默指引方向。

有一个先天残疾的学生,只能依靠拐杖走路,家里十分贫穷,家长起早贪黑进山干活,所以他每天上下学成了难题。蔡春南刚接手这个毕业班级,得知情况后,立刻到这个同学家里进行家访,并主动承担起接送的事情,直至该学生顺利毕业。

这样暖心的故事在蔡春南的教书生涯中数不胜数,他的无私让学生、家长们感动不已,也感染了更多学生,并因此在今年成就了一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师生共事”佳话。

在今年8月14日举行的龙海区新任教师选岗工作会上,会议刚开始没多久,一个名叫谢龙杰的男生挺身起立报名,指定要到偏远的洋奎小学。原来,谢龙杰曾是蔡春南的学生,深受蔡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很早就下定了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谢龙杰对记者说:“这里的一草一木承载着我的童年回忆。蔡老师和其他老师在这坚守了几十年,他们有无数的机会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也没有选择离开。我作为蔡老师的学生,当然会珍惜传承蔡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宝贵机会。”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还会有无数个“谢龙杰”接过“蔡春南”手上的教书育人重棒,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致力于把爱的阳光洒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正如,春天来的时候,南向的花园里百花争妍斗艳,欣欣向荣。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