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平潭林福平沙雕艺术馆入选第三批“福建省艺术普及志愿服务示范点”。据悉,这些示范点不仅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艺术普及志愿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还能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艺术素养。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平潭林福平沙雕艺术馆,感受平潭沙雕画艺术的别样魅力。 在艺术馆里,林福平(右)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 浮雕沙画 巧妙融合 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平潭沙画,在光影的照射下闪烁着荧光,仿佛将岚岛的山海风光与烟火气息凝固成永恒。若不是近距离观赏,很难发现这些画作是用一把又一把沙子绘制而成的。 平潭石头厝、水仙花、石牌洋、十二生肖……在林福平沙雕艺术馆里,陈列着这些年来林福平精心雕琢的创作成果。从形神兼备的花鸟走兽到清脱纯净的写意禅画,林福平的创作主题既有平潭传统乡土文化的表达,也有对时代发展变迁的捕捉。 1963年出生的林福平,师从福建省福州工艺美术大师陈国光、林美珍。过去,林福平是一名专注于浮雕工艺创作的手工艺人,在福州从事浮雕创作的十多年里,他练就了一手纯熟的浮雕技艺,其作品也屡获嘉奖。林福平介绍,浮雕是一种常见的雕刻技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浮雕多以石头、木头、金属和其他物料为材质,在平面上雕刻出立体的艺术图案。如今,浮雕技艺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 林福平(右)指导徒弟作画 作为一名浮雕手工艺人,林福平是如何与平潭传统沙画结缘的呢?谈及这段故事,林福平说,在清代宣统年间,他的祖辈便开始经营平潭沙画这门手艺,最初,平潭沙画在手法上并未融合浮雕的技法。2010年,林福平回到家乡平潭,彼时,平潭正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边一辆正在倾倒沙子的运沙车让林福平萌生了一个新的创作灵感:为何不将家乡特有的沙子、贝壳和浮雕工艺相融合呢?“看着一车的沙子从车上倾泻而下,经过太阳的照射荧光闪闪,当时我就觉得,平潭的沙画如果能融合浮雕技艺,一定会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林福平说。 很快,林福平就利用四处收集来的各种颜色的平潭沙子开展试验性创作,首部平潭沙画作品《平潭石厝》一经推出,便得到身边亲友的称赞,拿去装裱时,连店里的工作人员在看到他的作品后也大加赞赏,大家的认可坚定了林福平继续创作平潭沙画的决心。 一捧彩沙 妙手成画 平潭沙画,通常先以国画的工笔描线,再用毛笔蘸上胶水沿线条均匀涂抹,最后再“撒沙成画”,这步堪称点睛之笔。看似简单的工序,在细节上却有着不小的要求。林福平说,要想创作出一幅好的沙画作品,核心就在“沙”上:一是沙的材质必须保证细腻剔透,二是撒沙的手法必须精准有度。 林福平创作的平潭沙画,必须选用平潭本地沙。平潭的沙质细腻,高达90%以上的石英含量让平潭沙拥有极高的硬度,同时还保留着晶莹剔透的美感。多样的色调选择是平潭沙的另一大优势。“平潭沙无须染色,便能呈现灰白、金黄、赭红等六七种色调,这是其他手工染色沙难以比拟的,我们用于沙画创作的沙都要经过精心筛选。”林福平说。 除了在沙质上精益求精,精细的撒沙技艺也是关键。独特的分层撒沙法是林福平沙画创作时常用的一大巧技。为了让沙画的肌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呈现出立体的凹凸质感,有时候一幅作品需要用沙子多次填充,深浅过渡处还需反复调整沙粒密度,才能实现想要的效果。 “沙画创作最怕的就是心急,撒沙时必须少量多次,用大拇指和食指缓缓将指缝的沙子撒出。好的沙画作品有时需要长达两个月的创作时间。”林福平说,作品中呈现出的云遮雾绕的朦胧感、质感细腻的肌理,都是这些年自己反复尝试后摸索出的成效。 多年的沙画创作也让林福平的手上满是厚厚的老茧和破皮的伤口,但他却不以为意:“艺术创作必然有所付出,这点小伤不算啥。” 这些年,林福平的沙画作品先后在各项赛事和展会上大放异彩,斩获多个奖项。在第十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上,林福平创作的《土楼人家》揽获银奖;在“丝路拾珍——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林福平创作的《海丝之路》一经亮相,便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关注。 “沙画是平潭本土的传统技艺,我作为一名平潭手艺人,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看到平潭沙画。”林福平动情地说。 传统技艺 薪火相承 林福平创作的以蓝眼泪为主题的沙画文创作品一直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这些年,平潭文旅产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我创作的平潭沙画在文创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林福平笑着说。 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和认可的同时,林福平也不忘将平潭沙画这一非遗项目传承和推广出去。 一支毛笔、一盒胶水、数盒五彩斑斓的沙子……在林福平的讲授下,孩子们用沙子和画盘创作出一幅幅十二生肖的沙画作品。这样的温馨景象在平潭不少中小学校园里时常出现。 近年来,林福平走进平潭麒麟小学、平潭澳前中心小学和上攀公益学堂等地,把一节节生动有趣的沙画课带进课堂,将平潭传统沙画技艺的种子在下一代中播撒。“学校每周三都会安排两节平潭沙画兴趣小组课程,邀请平潭的手工艺大师进校执教。”平潭中楼学校校长高存雄说。 除了可爱的孩子们,也有不少成年人慕名前来“拜师”,魏诺妍便是林福平众多的徒弟之一。“林老师对我们特别有耐心,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新手,他经常手把手地为我们讲授其中的技巧。在这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创作沙画的乐趣。”魏诺妍说。 林福平介绍,平潭沙画到他这一代已历经四代传承。在过去,平潭沙画的技法有着不外传的陈规,但在林福平眼中,平潭沙画作为平潭难得的非遗项目应该在更多人手中发光发亮。 对平潭沙画的未来,林福平充满信心:“很庆幸我赶上了好时代,让平潭沙画这门传统技艺在岁月变迁中得以延续。现如今,平潭的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平潭沙画一定能在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下一步,林福平计划依托沙雕艺术馆这一平台,结合平潭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打造集研学团建、手工体验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研究基地,让平潭沙画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林秦东/文 江信恒/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