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专题 > 正文
两岸作家聚岚岛 诗咏乡村新画卷
2024-06-10 15:05:00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以诗会知己,以歌颂端午。10日,首届“岚台端午诗会”在平潭·龙海阅读小镇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金井片区管理局、实验区台湾工作部、实验区文联、实验区乡村振兴促进会指导,金井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验区作家协会、台湾野姜花诗社联合主办。现场,两岸诗人们围绕“岚台端午诗会”主题及平潭·龙海阅读小镇“田园书香之韵味”,倾情朗诵在龙海村采风创作的诗歌。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沉浸在诗歌与音乐的美妙氛围中,共同领略龙海村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书法家们还现场挥毫泼墨,将两岸诗人的诗歌融于书法作品中,以诗书合璧的形式,助力平潭乡村文化建设。

活动期间,诗人们走访了金井片区的牛脊山、六桥水库、镇海禅寺、逸龙书院等地,感受平潭国际旅游岛发展新面貌。诗人们畅谈平潭生态之美、乡村之美、端午之趣,表示将为此次平潭采风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

“平潭的景色与台湾有许多相似之处”

简介:颜艾琳,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曾获台湾多种文学奖项。著有《微美》《骨皮肉》《诗乐翩篇》等15本书,其重要诗作已被译成英、法、韩、日等国文字,并被选入各种文学类教材。

时隔十二年,颜艾琳再次来到平潭,这一次的故地重游让她啧啧称赞。“2012年,我跟一行文学爱好者来平潭,彼时到处都在打地基,一幅如火如荼的发展景象。”颜艾琳说,如今这里高楼林立,基础设施不可同日而语,平潭早已不是昔日眼中偏安一隅的小岛了。

“后来听朋友再提起平潭,他们告诉我这里和台湾的经贸往来密切,有便捷的货运通道。”颜艾琳表示,如今看来真的名不虚传。

在龙海村,颜艾琳告诉记者,平潭的景色与台湾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她甚至会产生身在台湾的感觉。这说明平潭不仅在经济上与台湾有良好的互动,在文化上也有相通之处。

对于平潭的发展,颜艾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在追求城市化进程中,虽然便利性是重要的,但有时也需要适当放慢脚步,注重细节。以平潭的民宿业为例,在提升规模和档次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精细化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还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有同理心,才能把诗写好”

简介:简政珍,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英美比较文学博士。曾任台湾中兴大学外文系主任,台湾《创世纪》诗刊主编,亚洲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亚洲大学外文系讲座教授。著有诗集《历史的骚味》《失乐园》《脸书》等13种;论述专书《诗心与诗学》《台湾现代诗美学》等22种。

2021年,歌曲《2035去台湾》被网友传唱,歌词说要搭动车去看台湾好风光,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湾这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而这首歌,给简政珍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我第一次听闻平潭这个地方。”简政珍说,此次借由首届“岚台端午诗会”这个契机,首次踏足平潭,这里优美闲适的环境让他倍感亲切,特别是龙海阅读小镇,不仅自然风光宜人,而且蕴藏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品读诗词,别有一番韵味。

此次诗会,简政珍也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缥缈无声的诗魂》《镇海禅寺》。“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缥缈无声的诗魂》这首诗是想跳脱以往大家对屈原家国情怀的认知,换个角度分享‘人间’这个重要焦点。”简政珍分享道。

而对于诗词创作的技巧,简政珍则表示,要有一定的同理心,才能把诗写好写精彩。其中,从自己到他人,学会推己及人,是一次很大的跨越。

“增加互动体验,让平潭乡村更生动有趣”

简介:苏忠,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诗 集、散文诗集、长篇小说等10部,作品发表在《诗刊》《花城》《十月》《民族文学》《人民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以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

对于平潭,苏忠并不陌生,他曾经多次来岚采风,被这里的旖旎山海风光深深吸引。他回忆起早些年在象鼻湾的采风时光,那里原生态的风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专门为象鼻湾写了一首诗,原生态的景观总是那么令人沉醉。”苏忠说,当他来到龙海村时,就被这里的山水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所打动。他认为,龙海村具备了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种元素,包括自然景观、文化传统以及社区活力。他赞赏平潭的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感觉,这在现代社会中实属不易。

苏忠注意到,平潭和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地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因此,他建议平潭可以借鉴台湾在社区营造方面的理念,增强社区活力和参与感,使平潭的乡村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和探索。“可以在保护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入创新元素和互动体验。”他说,这种综合性的乡村规划策略有望帮助平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平潭的综合竞争力。

“平潭的在地力就是国际力”

简介:刘梅玉,毕业于台湾铭传教育研究所。她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和空间艺术创作家。她以诗歌、摄影与油画为创作主题的展览,在台湾多个文化场所展出。

“这里是现代化和原生态的有机结合,城市富有诗意。”这是平潭给刘梅玉的直观感受。刘梅玉说:“平潭的石头厝、小径通幽等元素,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她将平潭的文化保护与摩洛哥的城市发展相联系,在摩洛哥,新城与旧城的并存,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刘梅玉认为,平潭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借鉴这种模式,既要追求现代化的建设,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刘梅玉认为,平潭的发展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优势,通过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平潭,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应充分利用其文化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平潭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保留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地方文化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在地力就是国际力。”她说,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双翼,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阅读为本,打造文化绿荫”

简介:北塔,诗人、学者、翻译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世界诗人大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秘书长,曾受邀赴美国等20余国参加各类文学、学术活动。有作品曾被译成马其顿文等10余种外文。曾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已出版诗集《滚石有苔》等各类著译作约30种。有“石头诗人”之称。

这是北塔第三次来岚。每一次,他都给平潭写下了灵动的诗文,从北港淅淅沥沥的雨、天空上的火烧云到秀美的牛脊山,北塔都有自己独到的感悟。“我第一次来平潭是从平潭海峡大桥进岛的,这两次来是从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进岛,大桥好似一道虹桥横卧在浩瀚的大海上。每次来平潭,都能直观感受到平潭的新变化。”

端午节期间,北塔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并结识了一些老朋友。他还参加了台湾诗人的交流活动,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对平潭的看法。北塔表示,这次的体验非常难忘。平潭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在文化建设和社区建设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他特别提到了龙海村的乡村建设,认为其规划得当,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北塔建议龙海村继续坚持以阅读为本,将其打造成平潭的文化绿荫。他认为,阅读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还能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和凝聚力。北塔承诺,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多的好作品,为平潭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诗会友,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简介:李俊宏,台湾屏东大学文创所硕士,诗歌得过台北县文学奖、耕莘文学奖、佛光山青年文学奖。作品散见台湾省内诗刊报刊、《平潭时报》等。

近年来,龙海村在保护修复原有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规划构建一批山水田园特色的阅读新天地,通过改变创造个性化阅读载体、结合户外体育休闲观光活动等方式,打造人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优美画卷。

李俊宏自2020年来到平潭后,便全身心地投入龙海村的文化建设中。他见证了龙海村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充满人文氛围和书香气息的阅读小镇。

李俊宏对龙海阅读小镇的建设赞不绝口。他认为,小镇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古村落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的阅读设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特别是以书院为主题的主馆,不仅外观古朴典雅,内部藏书丰富,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交流学习。

李俊宏说,此次在龙海村举办的诗会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通过诗歌朗诵、创作分享等形式,参与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他希望未来能继续扩大诗会的规模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郑也)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