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岚岛旅游 > 正文
第十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侧记
2024-05-24 17:42:33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22日,第十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岚落下帷幕,这场盛会不仅展现了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更是对十年来大赛成长与变迁的深情回顾。从梦想的萌芽到项目的落地,每一步都凝聚着青春的汗水与智慧。

十年砥砺 赛事焕新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大赛的舞台上,心跳加速,紧张与激动交织。”说起参赛感受,乡村振兴组选手薛以豪仍十分兴奋。

他们带来的项目是新一代飞鹰植保无人机,主要针对丘陵、山地等作业地形而设计,是团队多年自主研发的结晶。今年还是大二学生的薛以豪与搭档林雅欣以及另外14位小伙伴每当空闲时间,都会聚在一起为项目“头脑风暴”,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大赛答辩现场,薛以豪侃侃而谈,从无人机的设计理念到技术特点,再到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每一个他都如数家珍。尽管面对镜头时有些羞涩,但薛以豪那份对项目的热爱与执着却让人印象深刻。“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展示的舞台,又是成长的平台。”

自2014年启动以来,“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已走过十个春秋。从最初的几百个参赛项目、几千名青年参与,到如今数千个项目角逐、数万名青年踊跃参与,这十年间,大赛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项目质量显著提升。据统计,大赛累计吸引9497个青创项目、2.8万名青年参赛,发放创业扶持资金2440万元,落地创业项目416个。

正是秉持着对创新创业的热爱与执着,“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持续焕发新活力。对此,第四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选手王福如深有感触:“现在大赛更加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组别的设置更贴合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社会企业组的设立,让我们看到了大赛的与时俱进和对创新创业的更高期待。”

两岸盛会 赞誉如潮

作为本届大赛决赛的举办地,平潭以其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扶持力度,成为两岸人才关注的创新创业热土。这片热土不仅滋养众多创业者,而且孕育许多成功的案例。

就在22日下午举行的总结交流活动上,平潭发布“1+1+N”人才政策体系,在人才引进、认定、使用激励、服务保障、创新创业支持以及台湾专才培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完善。政策的发布,无疑为实验区创新创业环境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平潭对人才的吸引力。

“平潭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支持。我们选择在平潭成立公司,就是认为这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科技创新组选手丁骧东说,他们计划年底前在平潭设立生产基地,将部分研发人员转移至这里工作。

大赛期间,选手们对实验区创新创业环境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赛事组织专业、服务周到,为参赛者提供了良好的比赛和交流平台。“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妥当,赛事服务贴心,让我们感到既便捷又温馨。”社会企业组选手王智新说。

此外,大赛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青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从酒店到参赛地点,从检录区到比赛场地,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身影。“能有机会参与到大赛的志愿服务中来,我感到非常荣幸。”来自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陈炜说。

未来可期 持续前行

两岸创响新时代,青春逐梦新征程。本届大赛汇聚众多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巨大的项目,这些项目充分展现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智慧。

台湾青年创业组选手罗世明带来的智慧养殖项目十分引人注目。他将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长与深远海养殖产业进行结合,研发出智慧养殖新模式。

“过去,养殖行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收成的好坏往往难以预测。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罗世明说,这一模式实现了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科学控制,不仅提高养殖效率,降低风险,而且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届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大赛组委会通过搭建项目对接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市场推广等方式,为获奖项目的落地生根提供有力保障。据统计,本届大赛共吸引1988个项目报名参赛,涵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大数据、现代农业等行业领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105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大赛的奖励和扶持。

在这个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青年的创新创业激情被点燃,一个又一个逐梦圆梦的动人故事还将不断上演。

(廖慧娟/文 林君斌/摄)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