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2023-01-11 11:11:37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责任编辑:季亚军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大工作会议暨平潭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 黄建波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世界变局加剧、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两岸形势变化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及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等多重考验,实验区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扣“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主动求变、敢于斗争、攻坚克难,稳住了经济大盘,守护了人民健康,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实验区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强大韧性。

备受鼓舞的是,上级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始终对平潭关心厚爱,《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已经国家发改委研究通过,省委、省政府建立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推动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并在规划报批、债券申报、重大项目、政策争取等方面给予实验区大力支持。

令人振奋的是,新思路打开了新局面。音乐、赛车、棒垒球、环岛游等新产品陆续推出,欢乐岛、活力岛、舒心岛建设初见成效。积极探索“资源换产业”,引进中能建合作开发新兴产业园,三五集团“海峡梦之城”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分别为90亿元、240亿元。围绕专项债策划生成项目,2022年26个项目获批额度45.29亿元,超过过去历年的总和。区属国企战略重组顺利完成,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区城发集团成功获得AA+信用评级。城乡一体化试点、社会治理网格化等重大改革谋定快动。

值得欣慰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尽管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仍保持在70%以上,并进一步调增了实验区最低工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等标准,均位列全省中上游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省、区3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极为不易的是,新旧动能转换迎难而上。我们立足战略定位,敢于以一时阵痛换长远发展,不再依靠房地产拉动和税收奖补驱动,更加注重壮大第三产业,更加注重企业的长生命周期健康运营。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91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亿元,保持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调整后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亿元,增长0.5%;进出口总额198亿元,增长1%。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些指标虽经受短期波动,但我们发展的底子更实、路子更准、内生动力更足。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是:

(一)培优产业调结构,经济运行增添活力

经济结构调整坚决主动,旅游文体、物流贸易、金融、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加速壮大。出台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接续措施,新登记市场主体9265户,新增注册资本542亿元人民币。平潭连续四年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科创能力显著提升,海岛研究中心成功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厦大平潭研究院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平潭集成电路产业中心揭牌成立,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企业4家。

重点项目攻坚成效明显,24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5.12亿元,新开工平潭外海海上风电场等95个区重点项目,建成投用75个区重点项目,“惠聚岚岛”“开渔直播节”等促消费活动全面开展,累计拉动消费超过3000万元。

(二)注入内涵提品质,文旅发展闯出新路

围绕打造音乐艺术欢乐岛,新增国际演艺中心、龙王头城市音乐会客厅、68小镇黑礁音乐博览馆等体验空间,上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60多场高品质演出。举办首届“海岛生活节”。影视产业逆势而上,全年吸引28个影视综艺剧组落地拍摄、比增65%,平潭参与联合摄制的央视热播剧《那山那海》取得口碑、收视双丰收。

围绕打造品牌赛事活力岛,卡丁车场、越野赛道、如意湖国际赛道、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奥运备战“泡泡”隔离训练基地等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平潭国际赛车嘉年华活动,做特风筝冲浪、棒垒球、自行车等品牌赛事,成立全省首支F4国际方程式赛车队、洲际自行车队,以省队区办模式组建福建平潭男子排球队,国家羽毛球队、速滑队顺利在“泡泡”基地完成集训;组团参加第十七届省运会并夺取2枚金牌,实现实验区独立组团以来金牌零的突破。平潭连续六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

围绕打造旅游体验舒心岛,开展全域旅游品质提升攻坚行动,“福往福来”海上游平潭—莆田航线成功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试点航线,平潭滨海旅游公路获评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全省首创消费投诉“先行垫付、代位追偿”协同保护机制,推广“畅游平潭”APP,确保游客放心来、自在游。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3%。

(三)保持交流不断档,两岸融合克难前行

着力打造两岸“黄金水道”,平潭对台货运航线实现天天有航班,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预计突破100亿元,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对台贸易额突破180亿元,平潭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量蝉联全省第一,对台海运跨境电商业务量居全国第一。

着力构建台胞登陆平台,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揭牌运营,对台职业资格采信“e+”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两岸家园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务办理、医保购药等7类服务场景“一码通”服务,“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台胞诚信闪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近2000万元,有效缓解了台商台胞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新增台资企业111家。

着力增进两岸民间交流,与全国台企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厦大合作成立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顺利举办第十一届共同家园论坛、海峡两岸工商合作论坛、海峡两岸检察制度研讨会、岚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50多场交流活动。

(四)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坚持对标先进,推出涉案房产“e拍即得”协同执行机制等24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5项。入选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在对台、旅游等应用场景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惠企便民,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获得电力、招标投标等指标保持全省标杆,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平台,推行政务服务大厅局长轮值制度,实施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行政许可事项“一网通办”占比达80%,即办件提升至65%,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扩大开放,持续提高贸易通关便利度,平潭海关进口通关时间压缩为5.7个小时,保持福州关区第一;与福州新区开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119个事项实现“福州都市圈”通办,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平潭段工程已完工;举办中国-岛屿国家海洋合作高级别论坛、海外侨胞与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学术研讨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五)统筹城乡强协调,宜居环境提质升级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07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1.59亿元,2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新建改造燃气、污水、供水、雨水管网共50公里,出台支持繁荣金井新城实施意见,新建扩建市民广场和如意湖公园,生活配套日益完善。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省水投集团合作城乡水务一体化项目,南部水厂二期等12个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78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实施,苏平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青峰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砂美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君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完成营造林1.93万亩,新增绿地38公顷,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4%,联合省水利厅成立平潭水文中心,成功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六)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省首创“两岸就业创业村居服务站”,将就业创业服务下沉到村居一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423人,失业率控制在3.5%目标以内。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新增公办学位192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学前教育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92%、99%、99.41%,本科上线率达64.53%,较全省平均水平高5.23个百分点。

医疗养老水平明显提升,区疾控中心、精神病防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保持全省前列。启动君山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60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高龄老人发放补贴近10万人次、累计超1200万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保障工作圆满顺利,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2%,国家信访局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5%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扎实有力。

(七)净化生态转作风,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深入开展“全面净化政治生态、进一步推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专项教育行动”,实施工程建设领域、土地领域、营商环境、违规借贷和违规经商办企业等5个专项治理,制定完善了450余项制度,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治生态呈现新面貌,政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138件,办结率均为100%。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有效发挥。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八)科学精准快处置,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过去一年,面对“7·13”“10·24”突发输入性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施策、以快制快,严格执行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在全区人民的支持配合下,扁平化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率先实施按楼栋、单元精准封控,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分析研判,均在9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施“属地网格+依港管船”管理机制,涉海部门、属地片区协同配合,严格落实船舶分类管理,筑牢海上防线。

此外,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加强,获评“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实验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揭牌成立,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方志、人防海防、气象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实现新进步。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实验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工委、政协工委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全区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实验区管委会,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岚单位、驻岛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平潭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感谢!

同志们,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疫情影响仍具有不确定性;经济总量偏小,支撑增长的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投融资模式创新不够,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和质量亟需提升;对台融合的力度、深度有待加大;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还不够高;城市治理不够精细,城乡、新老城区发展尚不平衡不协调,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短板依然存在;少数干部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眼界视野不宽,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以改进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站在新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中央大力支持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平潭加快构建对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平潭发挥试验田作用、当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载体,赋予了更大作为空间。《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的落地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必将有力引领实验区中长期发展。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全力以赴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成效、实现新跨越。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为牵引,建设高辨识度的国际旅游岛,率先推动对台全方位开放,以更大气魄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探索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平潭模式,努力开创新时代“一岛两窗三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接待游客达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0亿元,文旅规上企业增长33%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台资企业增长10%,台胞创业就业人数增长10%,对台贸易额突破200亿元,占闽台贸易额2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六个更好统筹”重要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塑造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辨识度的国际旅游岛

深化打造音乐艺术欢乐岛。加快发展“音乐+旅游”,改造竹屿湾影视音乐产业园,重点打造蓝眼泪音乐节、海岛生活节等品牌活动,引进3家以上演出经营、经纪机构和一批文化企业、音乐团队落地,构建集创作、表演、录制、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音乐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影视+旅游”,依托竹屿湾影视基地、台湾风情影视基地、丝路影视基地,引进30个以上剧组在岚拍摄制作,丰富旅拍摄影、商业街、影视主题酒店等业态,形成影视主题游产品线路,培育一批规上影视企业,依托IM两岸青年影展,打造两岸影视人才库和创作基地。

深化打造品牌赛事活力岛。围绕建设“平潭赛车岛”,突出“速度与激情”主题,提升、新建环如意湖汽车赛道、汽车文体科创产业园(一期)、水上运动公园、老爷车博物馆等项目,打造集专业赛事经济、汽车研发、试驾体验、赛车学校、名车展示、维修改装于一体的赛车产业集群。力争国际风帆运动基地于年内投入运营,海峡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训练中心在年底开工,启动国际棒垒球基地建设,争取中汽摩联、中帆协、中棒协等在赛事资源、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支持,加强与海峡两岸棒球交流合作委员会、中华台北赛车会等的合作,持续培育赛车、风筝冲浪、棒垒球、篮球、自行车等国际赛事品牌,增开相关本土体育赛事电视栏目,实现门票、转播权销售、衍生品开发、商业活动、厂商赞助等多渠道收入,延伸发展赛事培训、体验、疗养康复、装备展销等相关业态,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深化打造旅游体验舒心岛。持续开展全域旅游品质攻坚行动。联合天文气象、在线旅游商等机构,依托蔚蓝的大海、灿烂的星辰、清新的空气及蓝眼泪、日出日落等优质资源,打造“星辰大海”“浪漫蓝眼泪”等旅游品牌。启动全区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全力加快“海峡梦之城”文商旅综合体落地建设,常态化运营海洋国际会展中心、海洋科技文体中心,培育“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打造“商贸会展+旅游”集聚区。加快引进、建设连锁酒店、高星级酒店,力争全年新增住宿房间2000个,新增床位数3000个。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化、精品化。打造一批特色高品质城市地标,开展全岛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标牌规范建设工作,培养多语种导游人才,规范旅游市场,提升平潭旅游国际形象。实施景区提升工程,打造凤凰湾旅游度假区,推动南部湾景区创建国家级度假区,推动澳前68小镇—台湾小镇、仙人井—东美古村创建4A级景区。

(二)加大先行先试,建设两岸深度融合先行区

构建对台经贸往来主通道。加密对台货运航线班次,提升八方物流园、小迪拜国际物流园等智能化运作水平,完善集运仓等配套,争取将两岸邮件处理中心打造成为集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合一”的海关监管场所,持续做大平潭对台跨境电商业务规模。探索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兼容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业务经营模式。拓展液晶面板、芯片等对台进口品类保税物流业务,引进美妆、保健品品牌开展保税加工、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区域分拨业务。依托澳前保税物流园和流水水产品加工园,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两岸贸易结算便利,提高两岸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

构建台胞“第二生活圈”。积极争取岚台海上客运航线复航。深化两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合作,招收更多台湾教师、医师、护理员等,推动海峡创新互联网医院开发台湾医疗特色模块,探索引进福建师大台生预科学院以及台湾职业培训学校。依托台湾文化广场、北港文创村等,深化打造各具特色的青年创业载体。依托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推动在全省各县(市、区)设立服务窗口,实现“全省考试、平潭可办”,加快探索对部分职业资格实行备案制。与海峡人才市场、厦大等高校就业中心合作,争取开展产教融合实习实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0人次以上。建成两岸职业资格证照认证大数据库,精准推送、匹配台胞就业需求,建好全国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打造台青登陆就业第一站。

构建基层治理融合主阵地。开展新一轮台湾人才、社区营造师、社工等招聘,优化台湾人才引进管理体系,进一步畅通晋升渠道。实施“创星级融合村”行动,引进台湾物业、市政设施管理团队,打造两岸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村居治理水平。探索引进台胞在人大、政协任职,扩大台籍人士参政议政队伍。继续引导台湾青年到平潭法院、检察院实习实训,进一步支持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加快发展,探索两岸融合法务区建设,推动两岸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务资源集聚。

构建对台人文交流主渠道。推动不少于10个平潭基层组织、行业协会与台湾相关社团组织结对,鼓励台湾重要民间团体、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在平潭设立代表机构,打造两岸社会组织交流的重要协商地。加快建设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加强闽台文化溯源研究,开展两岸研学活动不少于20场。继续办好共同家园论坛、IM两岸青年影展等品牌活动,以及音乐节、动漫展、电竞节等青春时尚活动,团结凝聚台湾青年。充分发挥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智库作用,争取省部级专项课题,发出平潭声音。

(三)构筑改革开放高地,激发强劲发展动能

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妥有序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关分线监管模式,争取在全岛范围内直接适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相关优惠政策与创新措施。聚焦旅游影视、汽车赛事、航运物流、医疗康体等领域,优化调整“免、保、退”政策适用范围,形成更匹配平潭产业发展的目录,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研发等业态。深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扶持重点园区平台。对重点园区平台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壮大扶持、搭建公共平台、园区运营维护等,促进园区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物流、生活配套、商务服务中心等建设,坚持招商同步推进,推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研发设计等产业集群。推动数字产业园、两岸“三创”基地、海峡基金业服务平台、两岸跨境电商基地等自贸重点平台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台综合效益。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事业单位设置,进一步理顺区直部门与事业单位、与片区之间的关系,提升行政效能。加快综合执法改革,争取实验区相对集中处罚权事项方案尽快获批,理顺派驻执法队伍与片区的关系,强化行业监管、行政审批与执法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确保“两支队伍、一个层级”执法改革落实到位。优化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实行公司化运作;强化区项目建设指挥部职责,压实要素保障部门和片区责任,提供净地交付、金融扶持、设施配套等全链条服务。

加快融入福州都市圈。推动福平高铁链接城际铁路F2线,启动平潭至长乐机场的城际交通前期工作。深化职教合作发展,加大与福州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福州文教中专学校等多所学校协作。推动省级医疗资源下沉,协和医院平潭分院打造神经外科、儿科、妇产科、骨科等重点专科,新增区医院胸外科特色专科,投入使用影像云平台,实现与省内同级别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积极推动滨海旅游联合发展,新增开通“福往福来”海上游福州—平潭航线。

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大南岛语族发源地影响力,全力办好2023“中国-南太平洋国家文化旅游节”、中国-岛屿国家海洋合作高级别论坛等高规格外事活动,推动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落地。加强与斐济楠迪、马耳他比尔泽布贾市交流交往,推动建立友城关系。密切与港澳侨合作交流,策划举办岚籍中青年侨领、新华侨华人和华人新生代杰出人士故乡行活动。利用好投洽会、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

(四)打好转型升级硬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数字产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域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建设,推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争取在全国率先建成超高速云网融合工程,统筹建设“政务云”“海峡云”,加快档案大数据中心、跨境贸易枢纽中心及配套云仓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数字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平台。拓展集成电路保税加工模式,新引进至少3家集成电路企业落地平潭,力争产值增长30%以上。积极向上争取设立国家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引入传感器、数字芯片、高端软件、精密设备等科技型企业落地。

做优海洋经济。推动实施国际船舶登记改革试点,依托全国首个国际船运船东协会,促进方便旗航运回归。发展新兴海运服务业,用好平潭近600万载重吨“运力池”,推动建设集“货主+物流+金融”于一体的航运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撮合、供应链金融、海运保险等服务。推动近海养殖逐步向深远海海洋牧场方向发展,开发渔旅融合产品。完成金井港区国际邮轮码头口岸验收,启动邮轮招商工作,推动开通邮轮境内外航线。

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启用海西动植物隔检中心,探索开展食蟹猴等实验动物进境隔离检疫业务,培育拓展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产业链条。加强海峡医药健康产业园运营管理,推进“互联网+医药”经营模式,重点打造对台中药材交易中心及中药材跨境电子交易服务平台。与台湾地区健康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着力引进台湾生物医药新品种和现代医疗器械投资项目。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编制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依托海岛研究中心,开展海洋蓝碳经济研究,探索碳资本化运作模式。持续推进“风电资源换投资、换产业”开发模式,加快平潭外海海上风电、长江澳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动平潭A区海上风电前期工作。推动风电产业链向上下游延展,重点推进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一期)、集中式海上光伏等项目,建设区域共享储能电站及源网荷储零碳示范园区,推动虚拟电厂、储能聚合商等多种模式参与电力市场。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依托商务营运中心、台湾创业园等,推动文创设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机构落地,引进法律会计、智库咨询、资信调查与评级、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离岸执行金额分别增长10%以上。拓宽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覆盖面,探索开展跨境贸易、金融信贷等领域的场景运用。降低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准入门槛,壮大两岸特色金融集聚区。

创新投融资模式。围绕实验区重点产业成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实行“资本招商”,吸引更多的创业型企业来岚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引导区属国企创新资产证券化、发行绿色债和境外债等融资方式,参与实验区主导产业领域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加快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建立资产动态管理台账,完成盘活资产18亿元。

(五)提升功能品质,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研究出台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方案,在苏平片区试点宅基地盘活利用新模式,破解乡村旅游及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矛盾。完成全区禁、限养区调整,推进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海票”模式。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础数据采集体系,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数字技术支撑,提升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水平。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一闸三线”工程于上半年内实现通水,推进主岛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工程、4个离岛饮用水工程,实现全岛同水同价同服务,让全岛人民喝上放心的水。实施城乡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加快全岛智慧交通网规划布局,推进屿头、山边、石牌洋(看澳)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持续推动大练乡旅游环岛路建设,新建、续建市政道路50公里以上,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乡村经济。借鉴台湾精致农业经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开发农事体验、特色动植物观赏、休闲垂钓等业态,发展农渔产品精深加工。做深4条省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培育红色旅游线路。推动5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地,积极申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争取全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完善金井新城商业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逐步疏解老城区人口,促进新老城区均衡发展。将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独栋房屋、公共建筑等进行整合,探索引入“大物业”管理模式。持续改善城市风貌,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利用城市“插花地”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绿地,改造26个老旧小区,加快实施东大街西段城市更新项目,积极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六)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统筹优化全区教育资源,推动一中与二中、城中小学与麒麟小学、东庠学校与城北小学集团化办学,加快滨湖小学、城关第二幼儿园等6所中小学校、普惠制幼儿园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打造名师工作室。力争实现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优化人才子女就学政策,妥善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扩大平潭职业中专学校“3+2”五年专办学规模。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创建全省品牌。

推动健康平潭建设。启动协和平潭分院二期、卫生院能力提升改造工程等7个项目建设,提升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开设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挥区总医院龙头作用,做强社区医院,进一步细化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好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商业养老金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稳就业”扶持政策,建设零工市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持续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全面落实拥军优抚政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平潭。研究出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运行,推动多网合一、相关部门入网并格,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积极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及妇女、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强化基层依法治理,推动诉非联动中心建设,实现村居评理室、调委会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融入网格管理。

厚植生态底色。加快生态云平台建设,落实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优良空气天数比例稳定在98.9%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排污口分类整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率不低于92.7%。继续推进防洪防潮工程。创建国家级水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基地。持续治理海漂垃圾,建设美丽海湾。持续落实林长制,完成营造林0.8万亩。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场地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化水平。积极申报“无废城市”。

此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切实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5.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9万吨。持续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安全能力建设,强化金融、债务、房地产、信访等风险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社会大局长治久安。

三、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平潭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之情转化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深化拓展“平潭问政”成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打造效能政府。加快全区统一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清单,打破数据壁垒。深化“智慧政务”示范工程,建成高效协同办公体系,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一以贯之办好省、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坚决兑现民生承诺。

锻造过硬队伍。全面开展一线考核,以“上”的动力、“下”的压力激发“干”的活力,大力发扬斗争精神、专业精神、实干精神、团结精神。鼓励干部“走出去”,拓宽视野格局、强化改革思维,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打造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严守廉洁底线。深化巩固全面净化政治生态专项教育行动成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牢“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同志们!奋进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实验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潭实践新篇章,开创新时代“一岛两窗三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