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龟山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成果初现
2022-09-13 16:14:09 孙梦玲 林彤欣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昨日,记者走进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数名考古工作者正对新挖掘的龟山遗址探方,进行文物采集工作。

今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组成联合发掘队,对壳丘头遗址群——龟山遗址开展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一文化层(青铜时代)文物采集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第二文化层(新石器时代末期)文物清理工作。

在发掘现场,只见考古工作者们用手铲轻轻刮除附着在文物表面的泥土,然后用刷子将沙土扫落,再将扁平的竹签缓缓落在堆叠的陶片间,用一股巧劲轻轻剔除泥土,整个流程看似简单,却饱含了多年累积的经验和专业功夫。

据本次发掘队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周振宇介绍,目前新发掘探方约3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密集分布状态的陶片层,这些考古遗存包括石锛、陶釡、陶罐、陶杯、陶支座、陶纺轮等。“现场还有一些柱洞及不少红烧土堆,即古人用来支撑房屋的柱子和烧火做饭留下的痕迹,我们由此可初步推断出,这个区域当时很可能是人类祭祀和生活并存的状态。”周振宇说。

在基地修复室门口的一处探沟中,记者看到有大量的贝壳堆积。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危长福说:“这里的贝壳与此前龟山遗址中发现的贝壳堆积现象类似。原来古人一般会在地势比较平坦且朝阳避风的地方,利用海边资源取食,由此我们猜想数千年前,这里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方。”

据悉,龟山遗址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本次挖掘主要围绕《“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展,跨区域、多学科合作,以考古学研究成果推动构建和完善中华文明发展时空框架。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表示,本次挖掘将进一步深入龟山遗址核心区,了解龟山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各功能区分布情况,这可为福建沿海史前文化年代序列构建、海峡两岸史前文化交流模式、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重大课题提供有力的考古资料支撑。

“从目前来看,整个龟山遗址大约是距今7000年至3000年。我们发现平潭的史前遗址延续时间长,聚落规模大,规格也很高,有些时段出土的文物做工讲究,像生产工具、生活用器都非常精美,为我们福建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个距今7000年至3000年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而且这个序列连续发展的,这个很重要也非常难得的。”范雪春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