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共同家园 > 正文
他们继续为平潭鼓与呼 IM影展后热度未减 资深影评人、青年导演做客节目畅谈参展感受
2021-12-03 10:47:13 冯荣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从去年的“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到今年的“向着海风,野蛮生长”,IM两岸青年影展用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耕耘为中国年轻电影人、电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11月20日,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顺利闭幕,连日来,线上媒体播客平台、青年导演以不同形式,继续为IM两岸青年影展打call,为平潭影视产业发展鼓与呼。


播客线上推介

“IM是真金白银在给钱,能帮助青年电影人”

11月28日,作为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播客合作媒体“咸拧七”在“喜马拉雅”等专业音频分享平台,更新了一档最新的播客节目——《电影无关对错,只是教人怀疑坚固的东西:聊侯孝贤、短片创作和中国电影生态》。

主播曹柠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是一名记者和专栏作家。在这档近100分钟的节目中,他邀请了资深影评人、知名微信影评号“枪稿”主编徐元,和记者出身的雅君作为嘉宾,畅谈他们来岚参加IM两岸青年影展的感受,以及对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和中国当代电影生态的理解,包含了“聚焦青年影展:选短片如淘金”“平潭影展的珍贵价值”“细聊《童年往事》的镜头语言”等丰富内容。

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扶持金额达324.5万元人民币,为全球短片类影展的最高奖金。对此,几位主播和嘉宾都给予好评,“这是真金白银在给钱啊,货真价实地帮助青年创作者。”

谈及IM两岸青年影展的短片质量,徐元表示,从去年影展短片犹如“大浪淘金”,到今年发现了不少不错的短片,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几分钟之内,能把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展示清楚,这就是合格的技法和基本功。”徐元认为,一部不错的短片呈现形式,要注意控制短片的时常,可以围绕一个小的故事主线展开。

对于国内的影展生态发展,曹柠表示,IM和FIRST、平遥等影展、电影节一样,每年影展期间,大家都像过狂欢节,吸引许多影评人、媒体人、资深影迷积极参与。“但从身边参与者的反馈来看,大家非常享受这样的影展和电影节。”曹柠说。

徐元表示,虽然中国电影的发展有坎坷也有惊喜,但类似IM这些影展的出现,能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希望。“只要影展能存在一天,也可能为一个青年电影创作者种下电影梦的种子。”

主播雅君在这期播客节目录制前,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下了《写在33岁边上》一文,分享自己参与今年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诸多见闻。

“不是在看片,就是在聊片。哪怕中午和陌生人同桌吃饭,都有人在席间推荐影展上尤其值得看的电影,讲那片好在哪里。”这是雅君参加今年IM两岸青年影展最深的印象。她说,IM两岸青年影展让她遇见了新生力量,这次入围的50部短片,是来自全球高校华人大学生导演的作品,创作者都很年轻。他们的作品也同样被认真地讨论。

“平潭举办的影展,是在做培育土壤的事情。”从IM两岸青年影展回来,雅君找了《最好的时光》《海上花》《悲情城市》《戏梦人生》等诸多侯孝贤的片子来看。她说,这也是IM两岸青年影展的举办意义之一,它让你邂逅曾被错过的经典,同时打开你的眼界。

给IM影展写情书

“难说再见,明年再见”,引网友关注

“‘听说这已经是你第二次来到IM,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不同?’史航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勾起我很多回忆,我有很多话说,台上说不完的我在这里寄给各位。”这两天,一封名为《给IM的一封情书》(以下简称为《情书》)的文章在网上流传,颇受网友关注。这份《情书》的作者是李爱鑫,是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优秀短片《保持飞行》导演。

去年十月,李爱鑫参加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离岚后,马上和组员们开始了新的一轮创作。除了完善并拍摄一部短片外,还完成第一部长篇的剧本初稿。一如他的作品名称“保持飞行”那样,今年,他二度参加IM两岸青年影展,还在“投奖”坚持探索精神表彰颁发现场,与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同框”为选手颁奖,才有了信件开头的那幕对话。

“为我的刻板印象感到抱歉,IM真是太特别了”

这份《情书》的开头称呼是“散落在平潭的电影人”,分为“初识各位,一些心里话”“再见各位,为所有人开心”“约定各位,来年相见”三个章节。这篇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的《情书》,写满了李爱鑫自己与IM两岸青年影展的相识相知相伴的全过程,以及对影展未来发展的期待和祝福,充斥着一位年轻电影人对理想、梦想与爱的思考与记录,读后温暖人心。

也许大部分第一次来岚参加IM两岸青年影展参赛选手,都与李爱鑫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情书》中,他回忆起去年第一次接到IM两岸青年影展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被通知说“你有可能获得三十万大奖”,心存疑虑的他,还以为接到了某个诈骗团伙的电话。如今,他第二次受邀来岚参展,倍感亲切,感觉回到娘家。

“这一年最大的感觉是,这里不再只属于青年电影人,但仍然只为青年电影人。”李爱鑫在信中这样说,在第一次影展上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当影展表彰的三百多万奖金被参赛选手“瓜分一空”时,李爱鑫坦言,自己放下所有防备,并为“我的刻板印象感到抱歉,IM真是太特别了!”

对于IM组委会,李爱鑫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IM组委会的评审总监大成就像是一个永动机,他自动将所有参赛者视为好朋友,并永远充斥着一股激动与开心,而以他为中心,所有来客在一个晚上迅速黏合。”

“青年人发展的影展,IM交出了标准答案”

细节满满,是这封《情书》情真意切的体现。

信中,李爱鑫回顾了自己多个“二度”参展的细节:“IM火了。火到让从北京到福州的机票比平日贵了214元”“耿军导演拒绝王小帅导演的邀请,和一众青年影人吃起街边大排档”以及耿军开讲脱口秀等,这些只有影展一线亲历者才能见到的幕后“花絮”,也被一一记录下来。读时饶有趣味,满足了许多“八卦”读者的好奇心。

今年影展期间举办的侯孝贤电影修复特别展映,吸引很多影迷观影。《童年往事》是展映的三个片单之一,也是首次修复版登陆大陆银幕,吸引很多影迷观影。而其中一幕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老师观影细节也被李爱鑫记录下来。“当时黄旭峰老师看完修复版的《童年往事》后走到影院门口点燃一支烟,说‘太好了,给我看哭了’”,这一幕给了他很大触动。

《情书》中还记录了“第六代”导演王小帅忘记给演员咏梅提问,而现场提议给最佳影片导演拍摄长片担任监制一幕。李爱鑫这样写道,“王小帅导演在颁奖礼时试探性地讲出这句话,似乎他在试探所有人的想法,但他不知道在这个时候,谁不为之动容?青年影展到底是青年人参加的影展?还是为了青年人发展的影展,这一刻IM交出了标准答案。”

“IM可以作为你年度出行计划的电影节”

李爱鑫对于“坚持探索精神表彰”这个奖项,有自己的理解,他在信中写道“坚持虽不可量化,但他是可视的”。他认为,IM组委会的每一个成员以及志愿者眼上的黑眼圈背后,是大家想把影展办成,并且要办得比预期更好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绝对坚持。“而这种坚持赋予IM除了年轻、野蛮、专业之外的另一种基因,一种让所有人可以放心道别,并大喊明年再见的基因。”李爱鑫说。

对于明年的IM两岸青年影展,李爱鑫期望,“能再认识一些新朋友”。他还向每一位热爱电影的人发出邀请,“如果你没有来过,那么你需要知道这里不是阿那亚那样唾手可得的状态,也没有去戛纳朝圣的疲惫。在这里,电影是开始的原因和追寻的目的,但旅程的一切内容是未知的探索,这是一个可以作为你年度出行计划的影展。”

在《情书》的结尾,李爱鑫向IM表达了不舍与感恩。他说,“我实在太爱每一位散落在平潭的电影人,在最后我将‘信’改为‘情书’。”

做客海峡卫视

“希望IM两岸青年影展永远办下去”

11月24日,Bilibili平台的海峡卫视《今日说海峡》官方帐号发布了“对话第二届IM两岸青年影展“麒麟新锐剧情短片”导演梁璐璐”线上视频节目。凭借剧情短片《多美的结》,在此次IM两岸青年影展获奖的梁璐璐做客访谈间,向全国网友分享了自己创作影片的背后故事。

梁璐璐是一位在台湾读博的大陆姑娘,2018年,她来到台湾求学期间,看到台湾存在多元文化,于是萌生了创作这部短片的想法。梁璐璐在采访中表示,“短片在电影院中上映的机会很少,每位青年创作者都十分珍惜。而这部短片《多美的结》第一次通过影展的方式在影院上映,是IM给的机会。”

回顾起第一次在金井影院放映短片的场景,面对观众给予的提问,她眼角泛起泪花,充满感动。“短片中精心设置的细节能得到观众的反馈,一切都值得了。”

谈到对IM的印象,梁璐璐说,IM除了是两岸青年电影人之间的交流平台外,也是华语青年电影人交流的平台,像南加大、美国电影学院等世界各地的中国学生都参与影展中讲述故事,这可能已经超出IM创设时的小小愿望,演变成全球华语青年共同创作影片的重要平台,这是更大的惊喜和感动,特别难能可贵。“希望IM两岸青年影展永远办下去,给青年电影人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梁璐璐说。

对于主持人问到是否会在平潭拍摄电影时,梁璐璐表示,“平潭的地势高低、城市与渔村的景观变化、都市人和渔民装扮不同,形成的几种‘冲突’,很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张力,很适合拍摄电影,是很好的电影拍摄地。”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