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福建日报看平潭 > 正文
让电视问政问出为民初心
2021-02-19 13:05:00 黄云峰 来源:福建日  责任编辑:张哲昊  

“占道摆摊为何又死灰复燃了?”“建筑垃圾堆场老问题没解决,又有新垃圾侵占绿地,怎么办?”……春节前夕,平潭综合实验区紧锣密鼓地举办了一场《问政平潭》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们犀利的点评,毫不留情、直击要害,让站在聚光灯前的部门“一把手”们浑身冒汗。与此同时,一位观众带着锦旗来到直播现场献给工作人员,感谢节目组帮助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难题。

犀利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激烈的交锋,让这档节目在平潭有着极高的人气。电视问政并不是新事物,因其感受直观、互动性强等特点,一直就被视为干群互动的桥梁、解决问题的抓手、改善作风的良方。但毋庸讳言,电视问政节目自问世以来,曾在全国多地刮起热潮,随着时间推移,又逐渐出现分化现象。有些地方的问政节目越办越红火,成为王牌节目。有些地方的问政节目却慢慢失去了辛辣味,不是黯然落幕就是沦为政绩秀场。

《问政平潭》的“出圈”,具有强烈的启发意义。数据或许能够揭示这档节目火爆的秘密。统计显示,2019年《问政平潭》开播以来,先后曝光了16个职能部门的懒政怠政问题,收到群众诉求769件,办结率100%,还发现问题线索5条,共问责8人。

可见,敢于“动真碰硬”,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电视问政节目的核心吸引力,就在于直击问题症结,不做表面文章。一档电视问政节目,如果聚焦的问题不痛不痒,官员应答云淡风轻甚至冠冕堂皇,不能让官员脸上发烧、头上冒汗,那么,绝不可能吸引观众,更不会有影响力。回顾《问政平潭》往期节目,记者敢于揭丑令人印象深刻,关注的常常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自然容易引发共鸣。更难得的是,发现问题后,节目组不是一播了事,而是把问题记录在案,反复监督,有的甚至盯着一整年不放。锲而不舍的态度,逼得有关部门不得不表态,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有疑问、有追踪、有回应,不仅让节目变得好看,也确保了问政的成效,满足了群众的期盼。

动真碰硬说易行难,至为关键的是要常怀为民初心。事实上,能够被群众盯住的问题,通常都是影响广泛的“疑难杂症”。推动问题解决,节目组不仅要有盯住不放的毅力,相关部门也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建筑垃圾堆场问题,表面看是城建部门管理不善,但根源在于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能力欠缺。根治问题,唯有尽快推动建筑垃圾再加工工厂的落地投产。显然,这需要城建部门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促进问题解决。政府部门必须时刻把群众的感受当作自己的感受,把群众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从而排除万难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多方互动、相互促进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政平潭》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更关键的是打造了一个平台,为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形成群众监督良好氛围创造了条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可以说,电视问政是政府自加压力、主动接受媒体监督的积极尝试,也是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窗口。期待更多地方或部门能打造类似的问政平台,带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齐头并进,让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