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打破传统,再造新机”——平潭传统产业的疫情突围记
2020-04-24 15:19: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哲昊  

东南网4月24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王凤山 林霞 张哲昊)在平潭,以远洋捕捞、海运物流、建筑业等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在此次疫情期间出现产业端两极分化现象——建筑业遭遇“倒春寒”,海运物流却后劲充足。面临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平潭如何突围?特别是政府如何应对?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破局:逆境中谋自救,建筑业化“危”为“机”

 “省外项目复工复产率低,房地产项目施工面积减少,工程所需劳务人员到岗不足和物资物流不畅,导致建筑业产值降幅严重。”22日,在实验区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暨“八大工程”第二阶段工作部署会议上,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实验区建筑业的现状。

记者了解到,以福建隆盛建设工程、福建榕源建设工程、福建省隧道工程等公司为代表的建筑企业,在今年第一季度产值下降值均在50%左右。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建筑项目停工,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骤减,导致第一季度实验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亦出现下降趋势。

作为国内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锦鸡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此次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往年春节期间,该公司都如期在平潭举办建筑产业发展论坛和工程机械设备展览,以此整合业内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做大做强隧道产业这块大蛋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工程停滞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在面临困境之际,一定要转变思维。”该公司董事长林国华说。

往年春节期间,锦鸡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都如期在平潭举办建筑产业发展论坛和工程机械设备展览。资料图

突破口在哪里?企业选择自救,从线下抱团转向线上谋求生机——依托互联网谈订单、做生意,积极对接上下游企业,渡过眼前的寒冬。2月底,锦鸡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将一批订单发送给远在云南玉溪的客户,这批订单包括智能喷浆机、臂架喷浆管、速凝剂定子等设备。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该公司发出的首批订单,价值约129万元。林国华说,对于建筑业而言,此次疫情也是一个提高免疫力以及行业洗牌的过程,疫情结束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建筑业是实验区第二产业压舱石,面对建筑业的下滑态势,政府有怎样的反应?

“一方面,我们鼓励本地劳务人员积极参与实验区建设,补齐劳务缺口,鼓励复产企业、复工项目加快投资、建设进度,落实落细惠企奖补措施;另一方面,我们集中力量培育大中型企业,重点扶持超亿元企业,加快财税奖补等优惠政策审批兑现,同时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本地建筑类企业优先开发本地项目,吸引区外优质建筑类企业落地。”实验区交建局副局长王建伟说。

平潭正在鼓励更多承揽省外项目的建筑企业回乡投资兴业。上个月,锦鸡重工总装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平潭,给实验区建筑业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2亩,总投资1.26亿元,建设规划分二期,将建设生产车间、新产品试验开发车间、研发中心大楼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引导和转化实验区建筑业产能,扩大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同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林国华说。

保障重大项目施工,是推进平潭有序复工复产的重点,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头戏。为此,平潭建立“产业项目定期会商机制”,通过会前预商、会商决策、跟踪督查、通报问责等举措,每月集中调度解决投资选址难、用水用电难、审批核准难、政策兑现难等问题。“我们正在赶制积压的订单,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行业整体将复苏回暖,大家一定能挺过难关,实现‘逆境突围’。”林国华说。

蜕变:抢占复苏先机,蓝色经济再出发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疫情从“上半场”转至“下半场”,平潭航运业却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据统计,目前实验区累计航运企业共97家,运输船舶341艘,总运力393万吨,运力规模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平潭完成货运量879万吨,同比增长44.5%,货运周转量123.2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2.03%。

“航运业具备运载能力大、运输周期长、成本低、能耗少的特点,同时平潭航运业运力持续平稳增长,航运企业总体运载能力提高,带动货运周转量同步增长,因此水路运输保持快速增长。”实验区交建局四级调研员林传国说。

image.png

平潭航运业 资料图

航运业在平潭有一定的基础。早期平潭人靠着“一柄橹桨下大洋”拼出了全国“海运大县”,去年底平潭启动“岚商回归创业工程”,推出《加快推进海运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磅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深厚的市场基础给予了企业更大的发展信心,“金娃娃”一个接一个落地。就在4月初,正力海洋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经过初步洽谈、评估、尽职调查、商务谈判等流程,顺利在平潭通过了用地报批。“从策划到落地项目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样的速度令人惊叹,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有望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喜如此感慨。

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平潭东庠岛起步的民营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海洋工程施工领域的领军民企,在华南地区享有盛誉。得益于平潭推出岚商回归“一口进一口出”机制,项目落地有了“服务管家”。平潭综合实验区招商与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正力海洋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自签订投资意向书后,区招商局(产业办)负责客商接待、政策解答、项目洽谈及项目初审等工作,短短3个月内通过用地会。

据了解,平潭“一口进、一口出”机制由分管招商工作区领导牵头,一般情况下服务于用地100亩(含)以上或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行业龙头性重大项目等。

四面环岛的平潭,依托地理优势推动航运企业加速回归之余,还积极引导远洋业企业集聚。疫情期间,渔业产值增速得以提升。

作为首家回迁的远洋渔业企业,福建省恒利渔业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表现极为亮眼。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自补水产品产量约8760吨,创造产值约1亿元。“平潭在区位、口岸、物流等方面优势卓越,政府还推动构建远洋捕捞、境外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疫情期间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有目共睹。”福建省恒利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水明说。

该公司填补了实验区远洋渔业产业空白,同时还带动实验区水产冷链物流业、水产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推动实验区渔业发展从近海走向深海。“今年公司还将新增20艘远洋捕捞船将赴国外渔场作业,预计今年将增加产量约3.5万吨。”张水明认为,今年当抓住战“疫”窗口期,企业还需提前谋篇布局,以扩展市场为导向,开启远洋渔业发展新征程。

引导:打好“组合拳”,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在平潭,海内外岚商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反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等多种形式回岚投资兴业,已然成为实验区新一轮开放开发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春寒料峭,传统产业市场逐渐复苏,急需政府宏观调控,扶持企业的“关键需求”,平潭是如何当好“店小二”?

2月,平潭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二十条措施,围绕“减轻企业负担” “稳定用工队伍” “加大金融支持” “加强物资保障” “优化企业服务” 5个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渡过难关。

“政府为我们发放了一笔超过90万元的退税款,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也为企业复工复产增添信心。”谈及实验区的帮扶政策,福建岚耀船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强连连称赞。这是一家主营国内沿海、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水系普通货船运输的航运企业,旗下船舶20艘,年总运量可达400多万吨,2016年初企业将总部迁回平潭。

“受疫情影响,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及时返岗,船舶运输货源萎缩,公司面临成本上升、市场低迷等局面。实验区管委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海事部门,多次到公司现场协助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公司数百名船员平安复产复工。”林强直言,“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坚实‘靠山’,去年公司营业额约1.5亿元,证明回来的选择是对的。”

图片来源:网络

好政策贵在执行。平潭在政策兑现方面又快又便民,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兑现“快车道”审批办法,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核、一章审批、一周办结”的“四个一”审批运行机制,并对经营贡献奖补进行优化升级,实施全程网办“无纸化流转”。

“我们对企业反映较多、影响较大的总部经济、金融业和鼓励扶持产业的经营贡献奖进行电子化优化升级改造,在审批过程中,内部与税务、行业主管部门间进行无纸化流转,‘不见面审批’;外部实现‘一趟不用跑’,企业随时随地就能申请,又省了去税务部门盖章的手续。”实验区行政审批局资金兑付处负责人陈岚说,今年第一季度,“全程网办”共受理42件申请,审批奖补资金约1.26亿元。

此外,平潭海运业的各项奖补,通过与实验区交建局内部信息共享的方式,改由实验区行政审批局直接审批办结,审批时间也由原来承诺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压缩了60%。“仅去年,就有17家海运业企业收到奖补6833万元,此外还有7家建筑业企业收到奖补2402万元。”陈岚说。

数据显示,自2018年底平潭实施“岚商回归”工程以来,平潭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回归。截至去年底,新增建筑业企业206家、航运企业19家,累计签约岚商项目65个,总投资额476亿元。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