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岚岛旅游 > 正文
平潭渔屿村:山海之间有遗珠
2020-01-10 14:26:52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哲昊  

“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这样诗情画意的景色,是对平潭渔屿村的最好诠释。在很多人眼中,位于“最美环岛路”中的渔屿村,犹如镶嵌在悬崖边上的璞玉,依山傍海、远离喧嚣,安静而又坚定地伫立着。

鳞次栉比的石厝民居,波澜壮阔的海景风光,云雾萦绕的峰巅山腰,平阔丰饶的海湾滩涂,数以万计的卵石铺地……渔屿村是活泼与娴静同时存在的奇妙之地,是所有懂玩、懂吃的旅客,都会前往的宝地。

1:好山好海好石头 僻静古朴惹人爱

→织鱼网的村民

“我们的村子,是平潭最好的观景点之一,东与小庠岛隔海相望,南与北港村接壤,西至君山村相邻,北临东海。若是天气好,开小船驶出一小段距离。”渔屿村村委副主任林功建指着海面告诉记者。8日,满怀对这座村落的好奇,记者一行人驱车沿着环岛路行驶进渔屿村,便利的交通、干净的村道,都令人心生欢喜。这里的石厝排列整齐,依山而建,层次错落且均保存完好。不难发现,这些房屋主要是以花岗岩为主要石材,建筑主体多为青、灰色,在阳光普照和绿树掩映下,古朴感扑面而来。

自渔屿村向上远眺,整个村庄呈西北高、东南低,依偎在岚气缭绕君山南麓的渔屿湾中。北部向东凸出雄奇险峻的“山头鼻”(村里老人因其地貌特征起的名字,一直口口相传沿用至今)能挡住凛冽的北风,是村庄的天然屏障。东部则是一片海湾,这里有长约百米的防浪堤,放眼望去,大海的蓝色随着海底地貌的变换,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色彩,从深蓝到浅蓝,从远海到近岸,仿佛是倾倒后的蓝色颜料一般。君山、大海、村庄、环岛路,这四者的完美结合,组成了一幅独具海韵风情的渔屿村油画。

从渔屿村的南坑里沿着海岸线漫步,这里海岸海石林立,其石头形状独特各异,沿岸尽是叶影参差、嶙峋峻峭的礁岩。海之波澜,山之壮阔,皆融于一景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处巨岩上可以惊喜地发现有块方方正正的石头酷似“玉玺”,圆形的印纽十分逼真。“小时候我常常约上一些调皮的小伙伴,站在石头尖上跳水。当潮水撞击时,这方‘玉玺’在海面上似动非动,好玩极了。”林功建表示,光阴荏苒,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经历逐渐淡忘模糊,但这些儿时往事却深刻烙印在他的脑海,偶然想起仍然澎湃心怀。

据林功建介绍,从北岚岭大桥上望君山,几块巨石拼成一顶“乌纱帽”,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欣赏都会有不同的观感体验,一步一变化。“最合适的天气应该是有一点点雾气之时。”林功建说,彼时,云雾会萦绕山腰,岚气弥漫,缥缥缈缈,奇岩怪石若隐若现,很值得一看。

渔屿村是独行者的理想地。在君山之上,观潮听涛,看日赏月;沿岸礁岩林立,千姿百态,岩上搓紫菜,礁边钓石斑;村里古朴的石头厝,让人还璞归真;清新的环岛路绕村而过,又是现代形式的代表力作。这一切,构成了渔屿村独特的旅游环境,是避暑度假、登山览胜、捕捞垂钓、海上游乐、民俗采风等专题旅游的理想天地。

←云雾缭绕的村庄

↑停靠在码头边上的渔船

2:山坡放羊成品牌 石头“种菜”能养家

渔屿村有山坡地1300多亩,不宜种植农作物。但杂草青青,却很适合养羊。这里养羊的历史较长,而且羊的质量上乘,“渔屿羊”是远近闻名的品牌货,深受大家欢迎。早在两百多年前,当先人在这里营造茅庐而居时,就开始养羊。至今还完整保留下当年许多村民养羊的遗址和故事。如“大俤围”遗址,就是村民陈大俤夜以继日,垒石开荒、种草植树养羊的实物记载,后来人们把陈大俤用石头围砌起来的这些梯地称为“大俤围”。

在5年前,渔屿村村民周而康转变工种,从乘风破浪的船长转型成为一位牧羊人。“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就从事放羊工作。我们的山羊是放牧在君山上,很有灵性,吃天然的青草,喝纯净的山泉,是原生态的放牧饲养。”周而康黝黑的脸上泛着骄傲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他家的羊肉味道甜美、肉质细嫩、肥而不腻,且无丁点污染,是不可多得的绿色滋补品,因质量上乘,虽价格上涨却还供不应求。据介绍,因君山上的草地不多,养羊的数量受限,最多时有10多户养羊,年出栏山羊2000多头。

此外,渔屿村附近海域四季气候温和,水温稳定适中,水质清澈无污染。滩涂多礁石,底质多为鹅卵石、沙砾,浮游生物丰富,是各种海洋生物附着、栖息、迴游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加上平潭秋冬季风大浪急,波涛汹涌,据了解,这样的环境最适合紫菜生长,因渔屿村地处君山东北面沿岸,有的礁岩巨大如坪,有的礁岩直立如壁,因此渔屿村的磹紫菜,形状细如发丝,口味粘厚鲜美,质量也是上等的,是渔屿村的一大收入来源。

正巧今年紫菜收获的季节延后,记者一行有幸在1月看到了收获紫菜的过程。寒风刺骨,渔民们将赤裸的双手伸进紫菜磹中,用布满老茧的大手将紫菜一缕缕摘下,“你可别小看了这简单的紫菜,它却也需要全年的呵护,需要村民们时不时来此用软扫帚蘸着石灰水涂抹在紫菜磹上,以此来除去紫菜磹上的污垢和其他藻类,让紫菜苗能够更好地附着和生长。”渔屿村村委主任周生金说,每一个渔屿村村民都有一双朴实的大手,手中握着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与信念。

3:时过境迁乡貌改 众人拾柴火焰高

“渔屿村之所以有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有政府扶持,也与我们村民齐心协力是分不开的。”若要说最了解渔屿村,非乡贤周炳金莫属。周炳金告诉记者,渔屿村虽是渔业村,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只有一个小小的渔屿湾,虽可勉强避风,却连一个像样的避风港都没有。“遇到台风,小船要抬上岸,大船得到流水避风港避风。”周炳金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拨款加上村民捐款,终于在渔屿村的“山头鼻”向南筑起了一条长100多米,高9米的防浪堤,形成了西有君山、北有“山头鼻”、东有防浪堤,三面挡风、只有南面开口的避风良港。此后,又从这里修建了一条水泥路接通北岚岭自然村。从此,北岚岭渔民往返渔港结束了爬陡坡、过悬崖、走小路的艰苦岁月。

顺势走上君山北部的东坡和北坡,海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山林间羊叫聒噪。据了解,这里长势良好、叠翠欲滴的相思树和黑松也是20世纪60到80年代,村民们一棵一棵种下的。“君山是全平潭风力最大的地方,植树造林成活率很低。我们村的村民却能在这里种活1000多亩抗风性能强的相思树和黑松,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连干枯的树叶和修剪下来的枝叶也能作为村民烧火的主要燃料。”周炳金说,这样既保护了渔屿村的生态环境,又是森林旅游的一大资源,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渔屿村的村民们品性淳朴、热情好客,记者与周炳金攀谈了不一会,就有一群村民主动上前同我们闲聊。说起渔屿村最大的变化,许多村民都大赞交通的巨变。“以前,这里山路窄小、崎岖不平,也不通汽车。一遇到下雨天,土路泥泞,连人行走都困难。”66岁的村民周金福说,“1978年是一个转折点,在当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义务出工,修建一条又一条的土路,打通了南至城区、西至中楼的通道。”至此,结束了渔屿村百年不通汽车的历史。

据悉,在2002年,村民们又共同出资,在原来的土路上铺上了水泥。从此告别了雨天泥泞路难行的窘境。2016年,平潭环岛路流水段通车。环岛路从渔屿村的西、北方向绕村而过,并在一边修建观光道和观景台,连路灯都采用风力和太阳能供电,既环保又美观。环岛路的建成通车,既改善了渔屿村的交通状况,又给渔屿村増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这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发展,现在村子整洁干净,道路平坦开阔,人也开心了。”周金福说。

在与渔屿村交心的过程里,记者还遇见了几位拍摄写真的小姑娘,她们手持“长枪短炮”,只为来这里捕捉风景。“渔屿村是我们的意外之喜。驱车在环岛路飞驰时,正巧看到阳光洒在古厝上,美如仙境,有种不经雕琢的美,不下来拍照就太可惜了。”福州姑娘陈榕说,渔屿村这个名字来前虽然从未听说,但却一定会记在心中,回去还要与朋友分享这里的美景和热情的乡亲。

(记者 郑也/文 江信恒/摄)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