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平潭要闻 > 正文
第17期两岸国学大讲堂在岚开讲 带你领略台湾文学的发展史……
2019-12-21 13:36:32 张哲昊 林彬彬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季亚军  

12月21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张哲昊 通讯员 林彬彬)20日,第17期两岸国学大讲堂在平潭台创园正式开讲,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助理教授秦慧珠带来以“台湾文学的源头与历史”为主题的演讲。

当晚,大讲堂通过新浪微博、腾讯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超过179万网友在线观看。


尤泽男 摄

现场,秦慧珠围绕历史文化、人文因素和地域环境等方面,介绍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从大脉络来,台湾文学是和中华文学一脉相承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台湾文学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她说,这说明大家可以持包容的态度,吸收并融合各国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让中华文学得到新发展。

秦慧珠表示,早期台湾居住的少数民族只有语言,却没有形成文字。“‘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这是三国时期,来到台湾居住的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描述当时台湾的景象。”她说。

秦慧珠说,到了17世纪,郑成功光复台湾前后,沈光文从大陆跨海而来,成为了台湾第一位诗人。清朝乾隆、嘉靖时期后,来到台湾的官员、旅游人士数量激增,他们当时的创作多以诗作、散文为主,主要描述台湾的山川、风土人情,以及因风灾而濒临肌饿的庶民疾苦。

那么,台湾文学何时有了多元化发展呢?“ 一直到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文人才从日本汲取到了新的文学思想。”秦慧珠说,当时,受五四运动和日本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台湾青年开始组织文学社,办媒体、杂志、报纸,喜欢写作的年轻人有了文学基地,也让台湾文学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台湾小说是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以中华文化文化、台湾风土民情为根基而诞生的。表现形式上,小说艺术方法尚处于初浅的阶段,但小说题材却有很多种,不仅有描述反帝、反封建的主题,也有书写城市知识份子、家庭婚姻等题材的故事,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秦慧珠说。

尤泽男 摄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提问环节,线上线下的观众与秦慧珠开展开互动,气氛颇为热烈。

“台湾文学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生活连接在一起?”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一名学生如是提问。

秦慧珠回答道,当今社会,受到网络等新兴事物的冲击,导致台湾文学越来越不受重视。特别是我们正处在商业换算时代,纯粹的文学市场很小。尽管如此,依然有一部分年轻人很喜欢文学,希望大家多鼓励文学创作,让文学继续发光发热。“文学是不能消亡的,越是没落,我们就越要好好保存它。”她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