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书法导报》副总编黄俊俭做客平潭文联大讲堂

2018-11-17 08:49:17 林祥鹭 林晓玲/文  江信恒/摄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10日下午,第四期文联大讲堂在平潭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准时开讲。平潭文联会员、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济济一堂,认真聆听由《书法导报》副总编黄俊俭带来的《秦代简牍书法创作研究——以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书迹为例》书法讲座。

黄俊俭(中)与平潭书法家一起谈论书法

解读秦简牍书法魅力

“对于秦代简牍书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其特点及规律……”随着黄俊俭的介绍,屏幕上投放出刻在竹片上的古代文字。“简和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比简要宽,可以书写更多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简多半是用竹子制作的,而牍多半是用木头制作的。在秦汉以前,简和牍是使用最广泛的文书形式。”黄俊俭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博古论今、图文结合,直观地为在场听众讲解秦代简牍书法的艺术特色、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以及在书法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原来书法爱好者们大都关注秦汉以后的书法作品,而忽略了秦汉时期的简牍书法,其中难懂的字体,也让许多书法爱好者望而生畏。“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宝库内容丰富,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说我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特点的话,那是因为我对书法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作为当代书法的实践者,黄俊俭多年来潜心钻研,追求作品的审美意趣,将现代人的审美融入到对书法作品的创作中,表达了其对书法的高雅追求。

现场点评书法作品

讲座结束后,许多书法爱好者意犹未尽。平潭书协主席薛由芳和副主席兼秘书长林心建带着书法作品向黄俊俭讨教,就书法创作方向展开了讨论。“您的作品笔力雄浑,错落有致。《君问归期》的书法作品看着柔和,有着庙堂之气,又带有张力。”黄俊俭对薛由芳的作品赞赏有加。再看林心建的作品,样式丰富,形式讲究,扇面、对联、横批各不相同。“作品以隶书为主,章法的安排很到位,可以看出经过了认真思考,传统功力深厚,也在创作中寻求一些变化。”黄俊俭评价道。

谈论期间,黄俊俭建议书法写作需要少一些“现代人的东西”。“书法美在传统,所以要避免受到现代书法的影响。如果遇到创作的瓶颈,不妨回归到秦代简牍,反复琢磨,又会产生新的理解与收获。”在黄俊俭看来,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完善人格的过程。书法首先具有文化属性,而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因此要想学好书法,就要始终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学做人、做好人,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其次是书法具有艺术性,要强化技法的锤炼,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我一直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我认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黄俊俭说。

书法追求永无止境

“我出生于八朝古都的开封。开封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书法家题写的匾额、楹联,书法家非常受人尊重。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学写书法的浓厚氛围给了我强大动力。”黄俊俭说,在师范学校就读的时候,书法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校对“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要求相当严格。写好毛笔字是教师的基本功,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进入书法导报社工作之后,黄俊俭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视野也更加开阔。“书法不仅是我学习、工作的需要,也成了我的兴趣与爱好,让我乐此不疲。”黄俊俭说,学习书法,一开始是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他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升文化修养,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是他追求的目标。

谈到平潭书法的传播与文化发展时,黄俊俭表示,历史上,由于平潭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利。平潭文化积淀不太深厚,也在情理之中。现在,高速公路已经将平潭与外界连通。据悉,高铁也即将建成通车,平潭必将在经济、文化上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平潭人来讲,完全不必背上历史包袱。“现在的平潭学生学习书法与其他地方的学生相比,我认为在方式、方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黄俊俭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写历史,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记者 林祥鹭 林晓玲/文  江信恒/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