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火烧港辉煌已成历史,滩涂盐田崛起现代化新城
2018-08-16 09:16:17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
如今的金井湾新城(林映树 念望舒 摄) 金井湾,平潭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与蓬勃发展的朝气,总能抓住每位初来平潭旅客的眼睛。他们或许想不到,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盐田。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海峡如意城。”近日,平潭摄影爱好者陈星在电脑前翻看一张张金井湾的旧照,照片上,盐场工人们正在晒盐,如镜的盐田倒映着工人们作业的身影。“当时我们叫它火烧港,是平潭最大的盐场。”陈星介绍,盐场清明澄澈,每到傍晚出现晚霞时候,港口倒映晚霞,如同火烧一般,十分壮观。 火烧港旧景(伊海 摄) 平潭是海盐高产区,滩涂质地纯洁,海盐质量好。1973年,平潭火烧港盐场开始建设,1975年投产,低滩蒸发区为66.54公顷,结晶池面积高达35.56公顷,实际生产面积为418.75公顷。当时的平潭盐场年产原盐3万多吨,产值达1200万元,是福建省第四大盐场,也是当年平潭的经济支柱和重点产业之一。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盐场工人进行晒盐工作的画面也是很美的。”陈星说,当时平潭盐场约有1000多名工人,盐场工人们裹着头巾穿梭在如镜的盐田,是当时平潭摄影家们的“打卡”胜地。 “不同颜色的头巾与蓝天倒映在盐田上,景色一点不比青海的茶卡盐湖差。”陈星说。 盐场的建设与发展,一直都是平潭的骄傲,除了给平潭带来实在的经济收益,氯化钠含量达96%的高质量原盐,也成了平潭的一张名片,不仅国内闻名,还远销海外。同时,平潭盐场也是中国最早成功研制医药工业用的氯化镁的单位。1989年,平潭盐场研制开发医药工业用的氯化镁,由当时的省轻工业厅进行鉴定,确认为国内首创。此外,盐场还曾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开发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海水浴盐、牛奶浴盐、儿童保健浴盐、盐牙膏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盐场的名字似乎注定要被嵌进平潭经济发展的荣誉史里,就连它的结束也开启了平潭发展的另一个征程。 2011年的平潭,已经从边陲县城一跃而成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金井湾成为这块新兴热土的发展率先启动区。2011年,在平潭盐场的原址上,金井湾片区开始了吹沙造地工程。在金井湾吹沙造地的过程中,平潭摄影爱好者伊海常常来到附近的天大山等地,拍下金井湾片区发展建设的进程。 盐场旧景(伊海 摄) “看到并记录新城的变化发展过程还是挺激动的。”伊海说,当时金井湾的市政规划令不少平潭人都耳目一新,港口的建设和新城的规划,让大家觉得将来这里一定能成为平潭新的经济中心。 如今,在商务运营中心和台创园,大唐风电、神州优车、 宗仁科技、海峡旅创等上百家有实力、有口碑的企业入驻,范围涵盖科技、传媒、物流等各个领域,并仍在不断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平潭,曾经盐场的辉煌也被它们所继承,金井湾新区成了平潭新的经济、科创中心。 2011年吹沙造地,2013年市政配套、园区高起点建设,到如今的2018年,曾经的盐场,已变身为冉冉升起的新城,展现着“新平潭”的形象。如今这里是金井湾新城区,道路四通八达,周边高楼林立,火烧港盐场的原址上,商务运营中心、台创园等企业聚集区接过盐场经济发展与科研前沿的接力棒,续写平潭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
相关阅读:
- [ 08-15]建设者坚守一线,每滴汗水都融入平潭创业热潮
- [ 08-15]平潭竹屿湖大桥首个水上承台完工 主体结构预计明年前完工
- [ 08-15]从揺橹船到双体船,渡船升级见证平潭离岛四十年变迁
- [ 08-15]平潭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信访维稳工作专题会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