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盘活海岛文化名片 增强发展软实力
2023-03-30 15:54:08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近年来,平潭不断厚植文化底蕴,通过挖掘海洋文化、旅游文化、南岛语族文化等资源,让一处处厚重的遗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时空,串联起海岛静静流淌的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水下考古硕果累累

昨日,走进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水下考古基地(一期)的施工现场,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修缮工作。

据悉,水下考古基地位于平潭竹屿湾区域,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平潭水下遗产资源优势,拓展水下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也将打造成平潭文旅的亮点工程。

实验区文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合约部经理刘孙英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国家考古工作队在5月份按时入驻,目前项目正加快修缮,将于5月中旬完成一期建设。

去年6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平潭)基地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正式揭牌,这对平潭国际旅游岛、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乃至“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下考古诞生以来,福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发掘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之一就在平潭海坛海峡。

2005年,国家、省市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碗礁一号”清代沉船开展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1.7万多件清代康熙时期的江西景德镇青花瓷,重见天日惊艳世人。此后,五代沉船遗址、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以及九梁礁明代沉船遗址被相继发现……这些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海坛海峡水下蕴藏文物品种内容丰富多样,被确认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水下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海域之一,是建设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实物佐证。

“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水下考古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实验区水下考古事业开启新的篇章。”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东明表示,水下考古基地通过省、区共建,全面推进平潭及我省水下考古研究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突显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地位,助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一个国家基地、三个省级中心,有利于深化平潭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研究,也有利于提升平潭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陆上发现进展顺利

平潭不仅有水下考古“富矿”,陆上还有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壳丘头遗址群。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坐落于苏平片区上攀村的传统石头厝民居建筑群之中,是我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科研基地。目前,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在考古勘探、文物修复、课题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

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文化文物处负责人高李杰告诉记者,壳丘头遗址公园共分为6个区域打造,其中国际南岛语族文化交流区目前已经趋于成熟。“接下来,我们还将计划建设南岛语族文化广场,以及提升龟山遗址保护棚,今后还会策划引进社会力量,集中打造南岛语族风情村落。”高李杰说。

为让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平潭正着力盘活两张考古“名片”,其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将串联海陆,形成“海上遗址保护圈”“沿岸文化展示圈”“公园核心功能圈”三大建设圈,具备文物保护、科研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等多项功能,进一步推动海坛海峡与台湾海峡海上商贸等交流活动。壳丘头遗址公园将启动建设南岛语族博物馆和祭坛,抓好壳丘头历史遗址群的后期考古发掘工作,推动考古、研学、教育、旅游一体发展,打造独特文化名片。

“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还没有发现像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这么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这也将是今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一个重要佐证点。”高李杰表示,实验区将主打这两张“国宝级”牌,通过两个基地把文化内涵做实做透,再生成策划相关项目,把两个公园串联起来,形成整个平潭岛西北部的重要旅游文化观光景区。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