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非遗进校园 焕发新活力
2022-06-14 15:20:09 冯荣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7日,平潭岚城中心小学里热闹非凡,“岚台传统灯笼剪纸灯笼技艺”校园体验活动正在举办,孩子们将亲手剪出来的精美剪纸图案粘贴在灯笼上,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

激发兴趣 争做传承者

当天下午3时,在岚台传统艺术灯笼工作坊内,学生们正围坐在长桌边,动手体验剪纸灯笼技艺。只见她们拿着刻刀、剪刀,在印刻着不同造型的纸上捣腾着,不一会儿,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蝴蝶、福娃、福字等造型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

看着自己的剪纸灯笼作品,五年(4)班学生游诗琪十分开心。“接触伞灯已有两年时间,也创作过京剧脸谱、舞龙舞狮等主题的灯笼作品,但今天学习剪纸灯笼技艺,又让我开启了新大门。”游诗琪告诉记者,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传承平潭非遗文化。

除了体验剪纸灯笼技艺外,学生们还细细观赏了岚台传统灯笼传承人康桂箖带来的传统灯笼作品。“我是这学期才开始接触传统灯笼的,这些传统灯笼很漂亮,跟我想象中的灯笼不一样。”五年(3)班学生林睿涵说。

其实,这并不是学生们首次体验岚台传统灯笼。2018年9月,岚城中心小学就把伞灯“搬”进校园,并成立了传统伞灯社团,开设了区级课题《伞灯校本教材的创作与研究》,编写伞灯艺术校本教材等,并在伞灯技艺上进行创新与改进,丰富伞灯文化内容。

据岚城中心小学美术教师、传统伞灯社团教师林嘉莉介绍,非遗项目进校园有助于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把非遗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可以让更多学生了解平潭非遗文化。“目前,学校岚台传统艺术灯笼工作坊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作,也在尝试剪拓印灯笼作品。后续,会结合平潭本土文化、校园文化、施天章文化等进行创作。”林嘉莉说。

多点开花 焕发新活力

2018年以来,一场场非遗项目活动走进校园的同时,岚台传统灯笼也在学校扎下根来,不少学生受到了非遗的熏陶,还涌现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学等不同学生群体的传承者,有力推动了岚台传统灯笼非遗教育从“进校园”向“在校园”的创新转变。

如今,岚台传统灯笼非遗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从实验区多所幼儿园至职业教育进行推广,有了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让传承效力倍增。在流水中心幼儿园,传统灯笼已融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园本教育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学习传统灯笼技艺拓宽了就业路……

张嘉轩是流水中心幼儿园的中三班幼儿,因幼儿园的亲子灯笼DIY活动,爱上了家乡非遗文化,立志成为小小传承人,让更多人认识家乡非遗文化。

家长陈女士表示,从孩子兴趣的转变,看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明白了要加深对家乡文化了解,与孩子一起成为家乡非遗文化保护者。

平潭汉服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岚台传统灯笼总监凌烨表示,传承与保护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娃娃抓起,从而带动每个家庭。“希望孩子们对传统灯笼更了解,并将自己的创意与传统灯笼进行结合,把非遗文化更好传承下来。接下来,我们将去更多学校推广岚台传统灯笼,让岚台传统灯笼被更多人熟知,加入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

走进特教校 感受非遗文化

近日,岚台传统灯笼传承人康桂箖来到平潭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们普及岚台传统灯笼知识。

“你们看,这些是岚台传统灯笼和平潭贝雕这两项非遗共同创作出来的贝雕灯笼。这是用黑蝶贝、扇贝等材料制成的平潭石牌洋的造型图案,好看吧……”活动现场,康桂箖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灯笼的制作过程,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不时向康桂箖交流提问。在康桂箖等人指导下,五颜六色的画笔在灯笼上填图绘制,不一会儿,一顶顶漂亮的DIY灯笼就出炉了,学生们笑得合不拢嘴。

据康桂箖介绍,此次非遗进校园的活动,特地选择了平潭特殊教育学校,活动中,她发现许多学生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比如绘制灯笼时,学生们对色彩的敏感度很好,不少绘制的灯笼作品都让她眼前一亮。

“看着孩子们亲手完成了自己手工绘制的灯笼作品,心里暖暖的,让孩子们一起感受岚台一家亲的温暖。”康桂箖说。

平潭特殊教育学校专职美术教师施梦婷表示,作为特教学校的学生,能够参加一次传承平潭非遗项目的机会实属难得。“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岚台灯笼的制作,都很兴奋,希望未来他们能多参加一些非遗项目活动,对平潭非遗文化认识更深。”施梦婷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