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今日头条 > 正文
平潭大坪村:“党建+”,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1-08-20 18:32: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哲昊  

东南网8月20日讯(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记者 王凤山 林霞 张哲昊)11日,平潭君山镇大坪村。沿着整洁宽广的主干道连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构成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贫瘠泥泞的景象。“人多、地少、风沙大、收入低,这些因素长期制约着大坪村发展,村民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清苦。”说起往昔的景象,大坪村村支书曾华艳仍历历在目。

近年来,大坪村以党建促振兴,用党建活乡村,有效盘活和利用村庄资源、探索种植农业高优品种、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出产业兴村的“平潭样本”。

乡村蝶变换新颜

从“后进”到“先进”,大坪村缘何实现华丽转身?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大坪村成为省里的帮扶挂钩点。省领导多次到村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与干群一起探讨如何走上致富路,要求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得益于此,1997年,大坪村修建首条700多米的水泥路,这也是平潭首条水泥路村道,还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隔年,村小学校舍修葺一新……这一系列变化让村民成为实打实的获益者。

“感受最深的就是路网和电网的改造。”村民曾国团说,采收、加工、运输农产品的效率大幅提高,让增产增收不再是难事,这要感谢政府的关爱。

以“党建+”为引领,大坪村大力推动党建与村务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振兴路。

这几年,大坪村党支部在整治人居环境中下足功夫,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发动党员群众加大投入,先后实施村道硬化改造、污水处理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占地70多亩的农民公园,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同时,因地制宜改造农田基础设施,修渠铺路、埋管造林,推进植树造绿、治污保绿、美村护绿,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为村容村貌按下“美颜键”。

去年7月,实验区主题党日馆在大坪村正式投运,如今已成为平潭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馆内设置党建书吧、党课教室和场景活动室等,系统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8月19日讯展示平潭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目前已吸引区内、周边地区和省直机关近2200个党组织、共5.6万人次前来参观。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大坪村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挖掘村内红色文化资源,对曾焕乾故居、古厝、村道等进行修缮,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内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唤醒”土地最大价值

大坪村以党员为“点”带动全村的“面”,党组织有了凝聚力,集体经济也兴旺了起来。

5日,大坪村果蔬种植温室大棚。棚内瓜藤粗壮、叶片郁郁葱葱,顶着烈日,老党员李元钊熟练地沿着田埂行走:“新种的西红柿、黄金猕猴桃等果木,长势很好呀!”

大坪村全村林地面积310亩,耕地面积1346亩。历史以来,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着经年不变的花生和地瓜,收成常没有保证。

199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大坪申请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分两次投入40多万元对全村土地进行改造,几年后初步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面向未来,要想发挥好农村土地的最大价值,就是应该认识到资源集中、集约的重要性。”李元钊看到了新商机,紧紧抓住发展农业的契机。

2000年,李元钊与外地农商搭伙,承包村里一片约150亩的闲置田地,几年后摘掉了贫困帽。很快,他将承包的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并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获得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补贴,用于购置收割机、收成机等设备,引入先进灌溉、种植技术。

现在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此,李元钊还成立坪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探索“村企联建、互动共赢”的“党建+”模式,利用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共享销售渠道,与村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去年,来自台湾的社区营造师刘任兴来到大坪村后,带着村民探索农业特色种植方式,大坪村农业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向着高质量农业路子迈进。

      一张岚台农业协作的宏伟蓝图在大坪村徐徐展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对台合作经营模式,建设岚台合作农业示范园,种植木瓜、桃树、西红柿、李树、黄金猕猴桃等特殊果蔬,并通过农户分红、劳动雇佣等形式,将散户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如何将农业种植跟乡村振兴相结合?这是刘任兴当前关注的问题。“如今村庄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一方面,利用大棚种植的契机发展现代农业观光项目,另一方面,借鉴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