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交通战线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郑祥增
2021-02-26 12:20: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哲昊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记者 林霞)土生土长的平潭人郑祥增没有想到,自己打小生长于偏远海岛,没有公路的概念,甚至没感受过立体交通,有一天,竟能成为实验区交通公路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从土路面,到水泥混凝土路面,再到沥青混凝土路……在老家从事公路事业38年,这里的每一条农村道路、每一座陆岛交通码头都像是我的孩子。”25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服务中心,郑祥增动情地说。

工作中的郑祥增(中)

今年56岁的郑祥增,不久前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殊荣。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一路成长成为工程师、高级技师、技能大师……在他身上充分展现出敢于吃苦耐劳、甘于无私奉献的新时代“老黄牛”精神。

专注扎根基层

在郑祥增的职业“履历表”里,可以找到这样一组数据:率领团队完成行政村通达路网项目182个,铺设水泥路面总里程340.47公里,完成投资额1.52亿元,实现203个建制村村村通水泥公路,

那是在2004年至2009年,为了实现平潭村村通达水泥混凝土公路目标,郑祥增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几乎跑遍平潭每个角落——偏远农村、离岛乡镇,哪个工地有技术难题,他就带着技术员就奔向那里。

郑祥增用6年时间,出色完成当时县政府下达的农村路网计划任务,2009荣获“全省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先进技术管理人员”荣誉称号。

郑祥增仍然记得,最后通达水泥公路的,是乐屿岛和小庠岛的3个村。由于小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佳,筑路材料搬运困难,工程造价较为昂贵。

摆在面前的“老大难”如何破解?“众人拾柴火焰高!”郑祥增想到了办法:一方面,鼓动在外乡贤踊跃捐资,动员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他多次深入工地,蹲点跟踪落实,协助路线测量、拆迁、进场施工,并开展现场施工技术指导。

最终,平潭县200个行政村居水泥公路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全县路面硬化率达100%,圆了几代人村村通公路的“平潭梦”。

把家安在离岛

“能让群众直接受益的,一个是道路,一个就是码头。”这是陈增祥对上世纪90年代平潭交通建设的认识。

彼时,平潭陆岛、岛岛交通设施基本空白。特别是离岛群众,进出岛特别费劲——依靠自行修建的简易码头,利用海水高潮时期进行靠泊或滩地搁浅作业。

这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低潮时,需要涉水上下船,老幼妇孺还需别人背着过去,既不方便、更不安全。”郑祥增回忆说。

1990年起,平潭紧紧抓住我省组织实施陆岛交通码头建设计划的重大机遇,分期分批解决平潭岛屿群众陆岛交通难“老大问题”。

令郑祥增欣喜的是,自己被告知参与到上述计划中,后来他陆续参加建设陆岛交通码头22个,新建、改扩建码头28座,从立项审批、开工协调、施工质量管理……他事事亲历亲为。

为了保障码头顺利施工,这名“老交通人”干脆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工地。“吃住都在一线,甚至直接住在小岛上,一住就是一年多。”郑祥增说,有时遇到台风滞留离岛十多天,每每想起家中的妻儿,深感愧疚。

但对郑祥增而言,陆岛交通码头建设,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工程质量更不容忽视。为此,郑祥增经常率领团队,根据潮汐情况安排作业,晚上施工是常有的事。“我仍然记得冬日里寒冰刺骨的冷风扑面而来,但每当从工地回来经过群众家门口,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看着他们端出热腾腾的茶水,我们的内心都暖极了!”

破解养护难题

进入21世纪,众多乡道、村道组合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为平潭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秉持“有路必管”“有路必养”这一原则,郑祥增这头“老黄牛”并没有因此闲下来。他经常背着相机、拿着本子,与一线道班养护工人打成一片——重心从修路转移到养路。

海岛公路养护,实属不易。

2003年,在农村公路桥梁病症普查中,郑祥增发现,平潭县大多数桥梁伸缩缝破旧损坏,存在严重的道路安全隐患!

他发挥自己专业技能,实行边通车边施工,采用无缝伸缩缝修补技术,克服了过去混凝土施工养生时间长、材料硬度大、抗震力差的缺点,成功修复伸缩缝损坏破旧问题,把病害处理在萌牙状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6年,郑祥增获得公路养护技师,推出多项养护革新技术成果;2007年,他精心编写《农村公路灾害处治手册》,详尽分析农村公路灾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病害预防和养护措施;他还成功创新研制出公路养护机具,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直至今日,他仍多次组织举办农村公路养护、施工、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平潭农村公路养护、施工培训一批一线技能人才。

三十年沐雨栉风,一辈子不忘初心。多年来,郑祥增默默地坚守在基层一线交通、公路事业,在平凡而了不起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党员为民服务的“老黄牛”精神。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