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平潭要闻 > 正文
自然为底文化为笔 平潭鸣凤山公园打造城市“露天博物馆”
2019-11-15 08:36:30 陈小欢/文 蔡起辉/摄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鸣凤山公园不仅独揽自然生态之美,又突显深厚文化特色

“鸣凤山公园还没对外开放,但是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经常遇到一些旅游团想入园观光游览。”平潭鸣凤山项目负责人施航如是说。

作为平潭“十大公园 ”建 设 计 划 之一,鸣凤山公园的建设情况备受关注,它以“平潭之窗,鸣凤归巢”为建设核心,力求展现平潭的历史文化,打造城市的“露天博物馆”。近日,记者走进鸣凤山公园,感受这座文化与自然相生相融的生态之园。

首条蓝色游步道 很吸睛


公园采用蓝色游步道

鸣凤山公园坐落于平潭首个国家 4A 级景区坛南湾-海坛古城组团内,地理位置优越,东邻海坛古城景区,西为三十六脚湖,北可望城区风貌,南可观坛南湾海景。作为山体绿地公园,鸣凤山公园不仅独揽自然生态之美,又突显深厚文化特色,颇具亮点。

仙人掌、三角梅、虎皮兰……步入公园,一阵绿意盎然扑面而来,青翠欲滴的植被与五彩缤纷的花朵相互映衬,令人心旷神怡。园口右侧,一排排无障碍通道镶嵌其间,是个又实用又暖心的设计;左侧,一条蜿蜒的蓝色游步道向远处延伸,盘山而上。它抛去传统塑胶游步道的单调,用蓝色曲线描绘出波浪状,如同一条绸带在山林间铺陈开来。

“这是平潭第一条蓝色游步道,全长将近 1 公里。”施航介绍说,鸣凤山公园采用蓝色游步道作为主园路,更具特色更有亮点,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平潭天蓝、水蓝,选用蓝色也是为了突出‘平潭蓝’的元素。”

沿着游步道深入园中,只见道路两侧树木葱笼,植被繁多,不时有娇俏的花朵探出“脑袋”。虽已是立冬,但植被长势喜人,处处可见蝶舞纷飞的胜景,令人耳目一新。

“从公园入口一路逛进来,可以感受到植被的分布较有层次感,而且品种丰富,一共有50多种。”鸣凤山公园项目技术总工吴孔榕介绍,考虑平潭的土壤、气候等因素,绿化品种选取抗风强、耐旱、易活的植被,“眼下为了赶工期,进行植物的反季节栽种,成活率低,养护难度大,因此我们加大了灌溉量,每天不定时地进行喷灌。”

两大文化主题坑 展古韵


石壁上刻着偌大的“闽”字

鸣凤山公园依托原有山体形态进行打造,其中保存着不少采石坑地貌,因此,因地制宜打造历史文化主题坑成了该公园的一大特色亮点。

记者在公园内一处石坑,只见十几米高的花岗岩石壁可辨采石的痕迹。石壁上,经过设计和雕琢,刻画了系列图文,展示独具特色的闽越文化。

“平潭拥有数千年的史前文明,底蕴深厚,为此在鸣凤山公园打造上,希望以融合变迁文化为主题,塑造集历史感悟、文化体验、休闲游憩、创意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露天博物馆’。”鸣凤山公园文化主题坑设计负责人魏龙祥说,“我们在原有山体的基础上结合各大主题坑实地崖面特征进行艺术设计,以摩崖石刻表现手法,展示平潭从上古时代至今的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的灿烂和变迁。”

目前,鸣凤山公园已打造了闽越、唐宋两大主题坑,主要展现这两个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包括“闽越发展图”“闽越生活演化”“白马尊王为民除害”“唐末入闽迁徙图”“唐宋牧马图”等板块内容。

“两个主题坑是鸣凤山公园的最大亮点,花费了大量心血。”施航说,“今年4月份,我们邀请了河北室外雕刻师来平潭进行主题坑的雕刻工作,历时7个月完工。”

众多奇岩怪石 添乐趣

山林石景相互交错、花海绿植郁郁葱葱、主题文化点缀其间……鸣凤山公园带着独有的园林风韵,展现着浓郁的文化特色和优美的自然风貌,置身其间,总能感受到一步一景的奇趣体验。

饱览了文化主题坑后,再沿着木栈道一路前行,不同景观在眼前不断切换。站在架空栈道上远眺,可见古色古香的海坛古城、浩瀚磅礴的坛南湾、俊秀挺拔的青山林海……山、海、城的旖旎景色在此处碰撞,凝结成一幅优美的画卷,悦人耳目。

此外,鸣凤山公园内还拥有丰富的奇岩怪石,形态各异的象形石镶嵌在公园内,给这座公园增添了许多乐趣。“根据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提供的材料信息,鸣凤山公园内有‘凤鸣九天’‘笔架朝凤’‘鲤鱼挺凤’等多处奇岩怪石,具有观赏性。”施航说,“石头是平潭的特色,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实地情况,把一些奇岩怪石保护起来,旨在展示宣传平潭在地文化。”

作为平潭首个国家4A级景区坛南湾-海坛古城组团内的主题公园,鸣凤山公园集聚着浓厚的文化特色,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进一步补充该景区的旅游功能。

“目前,鸣凤山公园一期已经基本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对外开放。”施航说,未来随着公园正式开放,将为来此游玩的游客提供新的休闲方式,打造平潭又一处网红打卡点。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