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福建日报看平潭 > 正文
平潭:宜居宜游,生态海岛入画来
2019-11-01 10:25: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哲昊  

image.png

东南网11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张哲昊 林霞)走进平潭岛,四通八达的道路向前方无限延伸,道路两侧鲜花迎风怒放、绿树郁郁葱葱,一栋栋楼宇拔地而起……所到之处,步步皆景,美丽“蝶变”正在平潭发生。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考察时指出,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把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软环境搞好,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员来平潭干事创业。

基础设施是平潭发展重中之重。近年来,平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融“山、海、岛、城”为一体的生态空间和产业形态。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优化城市功能与保障民生福祉,建设一批交通、绿化、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优先、绿色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生态建设,绿意盎然新岚岛

image.png

“生态保护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潭考察,非常关心平潭的生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平潭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岚岛正冉冉升起。

近日,平潭入选2019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有望在公示期结束后正式“升级”为国家森林城市,这意味着实验区生态建设整体水平已达到考核指标,将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向外展示更美好的城市形象与魅力。

平潭处于台湾海峡突出部,原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针对严重的风沙灾害,平潭祖祖辈辈拿出“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和智慧,在风口处植树造林。但由于原来平潭是贫困县,对植树造林投入资金少,沿海防护林建设力度有限。

10月30日,记者走进长江澳,成片的沿海防护林绿意浓浓,一座座风车迎风舞动,一条绿色生态“画轴”正全面铺开。长江澳是平潭最大风口,常年饱受飞沙、海浪、东北季风的危害。近年来,平潭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将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并在海岸前沿堆起防风沙堤、覆土种老鼠刺,长江澳绿色屏障不断向外延伸,构筑了多道挡风篱笆构成防风障。

这是平潭植树造林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平潭的森林覆盖率从实验区成立前的29%提高到现在的37.2%。据悉,目前平潭五大风口基干林带基本建成合拢,沿海风口的风沙灾害得到有效遏制,平潭前沿与内陆的年均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常年空气质量达到I级。

今年,平潭还启动“绿岛花城”三年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让森林覆盖率超过40%。数据显示,仅今年前9个月,实验区新增绿化约7000亩,城市绿化率达90%,绿色正成为“生态平潭”最亮丽的底色。

平潭还全力推进“花化、美化、彩化”建设,陆续驯化月季、三角梅、玫瑰花等品种,实现全年见绿、四季有花。如今,行走在平潭岛,金井大道、环岛路、坛西大道等主干道上,高大整齐的树木随风摇曳,三角梅、美人蕉、月季等竞相争艳,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image.png

平潭坑北村村民俞兆家住在南松溪流域河道附近。谈起生态环境变化,他深有感触:“原来,这里四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在水面垃圾不见了,河水变得更加清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平潭坚持“现代化+原生态”开发理念,把握“舍”与“得”的辩证法,加快转变环境治理方式,生态文明建设蹄疾步稳。

平潭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总投资7.3亿元,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间,呵护海岛生态环境,还完成了“麒麟活脉”水系规划,计划实施39个项目,总投资87.68亿元,近期先开展一期5个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

平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了3个乡镇16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8个乡镇82个建制村垃圾收集与转运工程,解决了3个离岛21个建制村(约3.2万人口)生活污水直排以及8个乡镇垃圾收集问题。

平潭亦结合实际,在厕改工作中推陈出新,力争实现农村旱厕改造全覆盖,让市民深切感受到“厕所革命”带来的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村旱厕改造40座,完成投资约112万元;40座新建城乡公厕已完成19座,开工率达100%,完成投资2450万元;完成农村三格化粪池2000户,完成投资360万元。

如今,实验区主要水源地水质达到了Ⅲ类标准,还获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最优,入选全国“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

“畅通”工程,四通八达新通道

平潭四面环海,靠轮渡进出岛,是不少“老平潭”的记忆。交通瓶颈制约着平潭经济发展,修桥成了全岛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2010年,平潭海峡大桥通车,平潭正式告别和大陆“非舟楫不能往来”的历史。正在建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已经完成大桥主体工程,目前正进行扫尾工作,预计明年元旦可实现公路通车,“高铁将入岚”成为平潭人的新期待。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目前世界在建难度最大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也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全长16.34公里。大桥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通车后,平潭将和福州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进一步助力平潭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加快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弹指一挥间,天堑变通途,让平潭挺起了腾飞发展的骨架。站在新起点,实验区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着力打通断头路、梗阻点,加快提升岚岛路网结构,打造“畅通平潭”模式。

image.png

平潭环岛路的出现,让原本寂寂无名的北港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村”,仅去年,该村游客接待量就突破50万人次。环岛路不仅成为平潭岛城市交通“主动脉”,依海而建的环岛路处处是风景,犹如一幅流动的图画。因为它的美,吸引了两岸职工自行车赛、“海洋杯”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等众多赛事在这里举办。

交通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自2014年以来,平潭投入2470万元用于建设“美丽乡村”道路272.19公里,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在平潭,岛内综合交通、水资源、市政、能源、信息通讯“五大保障体系”初步构成,“一环两纵两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发挥蓝色资源优势,还加快推进平潭港口岸金井港区、澳前港区建设,让平潭在对台、对外开放中步伐迈得更大。今年7月,“海峡号”新增平潭至高雄航线,在大陆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打造两岸人货往来的“黄金通道”。

在岚经商近20年的台胞薛清德说,回家的路更近了。“现在,我可以直达台中的老家,也可以去看望在台北的儿子,或者到大女儿高雄的家做客,孩子们也能乘船来平潭与我团聚,多亏了平潭便捷的航线。”他说。

旧貌新颜,幸福宜居新家园

image.png

从“亮起来”到“美起来”,实验区的“门面担当”——金井新城,从旧日的滩涂盐碱之地“转身”迈向集生活、服务、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深秋时节,夜幕下的金井新城灯光璀璨,幻彩的楼宇、梦幻的河岸灯光连成一片,远远望去,犹如流光溢彩的灯光秀。不远处,台湾创业园、天牛河公园在灯光的装饰下更加艳丽多彩,特别是天牛河公园已成为不少市民夜间休闲的好去处。

去年9月,平潭启动“金井新城建设攻坚战”,分2018、2019、2020年三个阶段持续攻坚,努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生活配套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海岛特色新城。

新区有亮点,老区也有了新变化。不久前,《平潭综合实验区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出炉,以“保护和展示平潭县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题,打造集文化创意、旅游服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平潭南北街是平潭城区的发源地,承载着海坛厚重的文化底蕴,街上放眼可见青砖黛瓦的古厝、极具特色的石板路。此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2.13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11.10公顷,未来将形成“两轴三核四片区”的功能格局。

在平潭,“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目前已建成约73公里综合管廊,包括环岛路、中山大道、麒麟大道、龙凤中路等路段总长56.84千米的综合管廊,金井湾电力隧道、安海路电力隧道等总长15.684千米的电力隧道。实验区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游华明说,这是实验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大动脉”,能大幅提高城市品质,有助于推进“一岛两窗三区”建设,这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大工程。

image.png

“蝶变”中的平潭“新颜”折射出实验区对优化城区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平潭建成开放万宝公园、竹屿湖公园一期、莲花山公园、翠园等公园,环岛路、坛西大道、金井湾大道等85公里绿道相继铺成,“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美丽乡村达52个之多,全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景象。

建设新家园,平潭加大力度保护好“真宝贝”。石头厝承载着平潭厚重的历史文化。实验区做好石头厝保护与开发“两篇文章”,对除城区外的153个建制村共4.4万幢石头厝进行摸底登记造册,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石头厝保护专项规划》、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古民居分类管理办法》,确保石头厝有序开发、永续利用。

台湾社区规划师在平潭改造石头厝,取名为“楼台会”,赋予其社区据点、艺廊、文创商品销售等新的空间及功能,成为上楼村的一张特色名片;北港村因“石头会唱歌”声名大噪,立足“古石厝”资源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创主题村;磹水村“读旅”民宿巧用石头厝,在保留原有外观、改变内部结构,让游客在半山腰欣赏到落日余晖,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如今平潭生态颜值得到了大幅提升,山更绿,水更清,海更蓝,空气更清新,朝着“高颜值”生态宜居岛迈进。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