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平潭婚嫁习俗60年变迁史:从“三个三”到“三个要”

2019-05-28 09:21:39 何燕/文 林映树/摄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时隔60年,游庭宋和林正统补拍婚纱照

游庭宋和林正统穿好绿军装,开始准备拍摄结婚60年以来的第一张婚纱照

拍摄开始前,游庭宋给林正统整理衣领和扣子

游庭宋和林正统,是一对有着60年婚姻的夫妻。5月14日,夫妻俩穿上绿军装,拍摄了结婚60年以来的第一张婚纱照。拍摄开始前,两人互相给对方整理衣领和扣子。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两人携手走过了60年。

在这60年里,中国人的婚嫁观念也几经变化。游庭宋一家人身上的婚嫁故事不仅是时代的缩影,也是经济变迁的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平潭在经济、农业、产业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脱胎换骨、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平潭人勇于探索,敢于摆脱贫困的拼搏精神。

上世纪50年代 流行“三个三”

游庭宋今年77岁,丈夫林正统比她年长6岁,两人打小就相识。游庭宋17岁那年,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和林正统走向婚姻殿堂。

“当年很穷,没什么礼金,更别提结婚仪式了。”游庭宋回忆道,1959年的平潭,已经有了“掼定头”(平潭方言,“下聘礼”的意思)的说法,当时流行“三个三”,分别是30斤面、30斤肉、3套衣服。

“他家当时很穷,只拿得出3套衣服。于是我就拿着这3套衣服,和他一起去村里打了一张手写的‘结婚证明’,就这样嫁给了他。”游庭宋笑着说,本以为结婚第二天可以吃一点肉,谁知道连肉沫都没瞧见,就这样一“骗”就是一辈子。

1959年,平潭已经结束了吃大锅饭的日子。游庭宋说,起初,丈夫在平潭农具厂工作,每个月23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林正统换了工作,收入提高了,夫妻关系和睦,儿女孝顺,日子越过越好。就这样,两人相敬如宾地度过了60年,迎来了“钻石婚”。

“最幸福的事情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到老后,有一个人能陪在你身边,冷的时候给你添件衣服,饿的时候给你煮碗粥。”游庭宋说。

上世纪80年代 兴起“三五五”

1989年,游庭宋的大儿子林永富也到了适婚年龄,在游庭宋的安排下,迎娶了邻村的一位姑娘。

这距离游庭宋结婚时已经过去了30年,平潭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对“礼担”(平潭方言,“下聘礼”的意思)也有了更多的讲究,想要娶媳妇,3000块钱、50斤面和50斤肉少不了,也就是“三五五”,否则很难“抱得美人归”。为此,不少人特地向亲戚、朋友借钱,准备好“礼担”。

“儿子娶媳妇,花了3000元的礼金,给了亲家50斤面和50斤肉。”游庭宋说,为了让儿子林永富的小家过得踏实,游庭宋和林正统还挨着自家祖屋盖了一间房,作为儿子的婚房。

“礼担”收下后,就说明婚事成了一半,接下去就等着接亲了。“当时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就骑着它去丈母娘家接亲。当时也没有婚纱,我媳妇穿着红色的衣服,手里挎着一个皮包,就这么嫁到我家来了。”林永富说。

上世纪80年代,平潭兴起了“打隧道”热潮,每家每户的男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这也为平潭的经济奠定了稳定基础。

婚后的林永富为了养家,在亲戚的带领下,离开家乡到外省打工,开启了“隧道工”的日子,成为平潭从事隧道行业最早的一批人。他从小工做到主管,收入逐渐增长,生活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家里买起了彩电,用起了沙发,陆续添置了许多“大物件”。

“那时候结婚虽然简单朴素,但感情都很深厚。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都在拼搏。现在回想起过往,都觉得苦,幸好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林永富感叹道。

现如今 盛行“三个要”

又一个30年过去,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潭的婚嫁习俗,也从最早的“三个三”到如今的“三个要”,即要有房、要有车,还要有礼金。除了礼金外,有5辆以上的小轿车迎亲、西式的婚礼仪式,在酒店宴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平潭的婚嫁习俗越来越讲究“排场”,一场婚礼下来要花不少钱。

“过去我们没有摆酒这个环节。现在到外孙这辈完全不一样了,开始邀请亲戚来吃饭,而且大家都不用随礼了,变化简直太大了!”参加完外孙何小喜的婚宴后,游庭宋感慨万千。

“现在还有跟妆师,一场婚礼换两套衣裳,我们那时候洗把脸、抹个两块钱的润肤露就出嫁了,也没拍过婚纱照。”看到外孙的婚礼如此隆重,游庭宋暗自做了一个决定,想给自己和老伴补拍一套婚纱照。

游庭宋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正统,立马得到了响应,俩人就交代家人帮忙联系影楼,上门拍摄。就这样,他们有了结婚60年来的第一张婚纱照。

“我们这一辈子,没办过婚礼,也没领过结婚证。但是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几乎没有红过脸。”游庭宋说,靠着村里开的一张手写的“结婚证明”就这样处了一辈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