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感受贝贴艺术魅力 传承家乡传统工艺

2019-03-19 16:39:18 冯 荣/文 江信恒/摄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贝壳画、版画、盘画、立体作品、贝贴地图、贝贴服饰……一件件创意贝贴作品,无不透露着平潭城关小学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感,不免让人好奇,这些精致的贝贴作品是如何制作诞生呢?16日下午,20名平潭时报小记者走进城关小学贝艺工坊,了解贝艺工坊发展故事,体验制作贝贴作品的乐趣。

在城关小学老师陈娟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城关小学贝艺工坊 ,领略独具匠心的贝贴作品。除此之外,20名小记者更化身“贝贴工艺师”,制作属于自己的贝贴作品,还立下了当家乡传统工艺传承者的远大志向。

第一站 参观

深入了解工坊发展历程

小记者们认真制作贝贴

走进平潭城关小学贝艺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贝艺工坊工具区、分类区和材料区等区域。顺着贝艺工坊门往里走,便看到按照2016年至2018年的时间线摆放的贝贴作品。对于这些栩栩如生的贝贴作品,好奇心爆棚的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向陈娟老师提问,想要一探其发展历程。

“陈老师,城关小学贝艺工坊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什么会在学校里成立贝艺工坊呢?”“你们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现在这样的规模?”接收到小记者们的问题,陈娟老师就从城关小学贝艺工坊简介、贝贴制作的中国地图、2018届毕业生制作的“麒麟腾飞”贝贴地图及贝艺工坊作品展等方面向大家介绍道:“为发扬平潭优秀特色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我们学校自2006年以来,就将贝贴创作这一平潭元素融入了美术课堂,并于2016年成立了贝艺社团……”

对于实验小学小记者蔡乐妍来说,通过参观贝艺工坊,了解岚岛贝雕文化才是她此行的目的。“活动加深了我对平潭贝雕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也萌生了将平潭贝雕文化传承下来的愿望。”小记者蔡乐妍说。

为了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陈娟介绍过程中,小记者们态度认真,个个拿出手记、相机和笔记本等工具,北门小学小记者施卓恒就是其中一位。只见他边紧紧围在陈娟老师身边,边用手中的笔记录着。他说:“我很喜欢这次的活动,不仅看到了不少逼真的贝贴作品,也了解到这些作品背后,都凝结着师生们付出的辛苦汗水和时间。”

第二站 体验

初次感受贝贴制作艰辛

小贝贴做好

除了解发展历程外,小记者们也用实际行动,感受亲手制作一件贝贴作品的艰辛。“拿到胶枪后,要先放置胶棒,再打开胶枪电源,等到胶枪尖端处发热后才可使用。”制作前,陈娟先详细讲解了胶枪的使用方法,再为小记者们分发制作需要的刺猬、袋鼠贝贴作品材料包。

惊喜的是,城关小学贝艺工坊的6位学生现场充当起“小老师”,手把手教授小记者们制作贝贴作品的步骤。虽然有“小老师”的手把手教授,但对于首次制作贝贴作品的小记者来说还是困难重重。“好烫,手红了!”“姐姐,胶枪怎么出不了胶?”“怎样才能固定袋鼠底座?”其中,澳前小学小记者李芷涵在制作刺猬时,被热熔胶的温度难倒了。不过,虽然在制作过程中被烫到多次,但她仍选择继续完成作品。“原本看材料包的示例图,我觉得应该不会很难。但亲手制作的时候,我才明白其中的艰辛。”小记者李芷涵说,制作贝贴作品,让她知道了慢工出精品,也很佩服这些“小老师”们能够坚持学习。

在“小老师”的教授下,小记者们都纷纷完成了各自的贝贴作品。看到自己第一次教授的“徒弟”所制作的成品时,身为“小老师”的城关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吴诗晗感触颇多。“能成为贝贴工坊的‘小老师’,我觉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以前是老师教授我,现在是我教其他小朋友。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仿佛我又回到了学习的时候。”吴诗晗说。

第三站 采访

主动出击挖掘学习故事

小记者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贝贴

一番体验过后,小记者们更是对“小老师”为何会选择学习贝贴制作好奇不已。为此,小记者们特地将“小老师”邀请到城关小学贝艺工坊作品展内,开始面对面采访。

“你为什么会学习贝贴制作?”“平时如何收集制作材料?”“你能不能分享学习贝贴制作时遇到的困难或者好玩的故事?”这时,作为资深小记者的陈博文,为现场的“萌新”小记者们做起了示范。只见他“记者范”十足,一边打开手机录音,一边向“小老师”吴诗晗、李芷妍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采访让我了解到这些‘小老师’学习贝贴制作的故事,也感受到她们对贝贴制作的热爱,真的很佩服她们,为她们点赞!”城北小学小记者陈博文说。

在小记者陈博文的带动下,其他小记者们也变得主动起来,纷纷将心中的疑问向“小老师”吴诗晗、李芷妍提问。城北小学小记者陈鹏屹说:“和以往采访有所不同,这次采访是一次与同龄孩子的交流。与她们的交流对话,让我对平潭贝雕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与认识。”

小记者们采访的同时,陈娟老师也在一旁观看着。对于今天小记者们的表现,陈娟老师评价道:“小记者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动手能力也很强。我相信今天活动过后,孩子们会更了解平潭的贝雕文化,激发他们的创作想法,也种下了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

城关小学贝艺工坊简介

城关小学“小老师”指导小记者制作贝贴

平潭贝雕工艺传承悠久,是福州十邑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奇宝。为发场平潭优秀特色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城关小学贝艺工坊活动从2016年开始常规化。

从前期认识贝雕、简单的贝壳拼贴画到后来的贝壳拼贴组合与综合材料的运用,贝艺工坊的创作逐步从发扬走向拓展创新,其作品不仅呈现了师生的心灵手巧、奇思妙想,还体现了平潭的文化渊源、两岸情缘等丰富的内涵。学校多次举办贝艺工坊作品展,深受好评。

2006年以,城关小学将贝贴创作这一平潭元素融入了美术课堂,于当年成立了贝艺社团。学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推进了贝贴工坊的发展,也让贝贴工艺品创作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美育活动。2016年12月,学校与贝雕艺术馆签订了协议,平潭贝雕艺术馆作为平潭城关小学美育实践基地和共建单位,为开展校园贝艺校本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8年6月9日,城关小学贝艺工坊在海坛古城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同年10月28日参加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获得了学生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并入围国赛。学校还将与贝雕艺术馆的师傅合作,开展简单的雕刻作品。如今,城关小学的贝艺工坊正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记者手记

做合格的家乡传统技艺传承人

曾几何时,吸收牙雕、玉雕和国画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享誉海内外的平潭贝雕,是福州十邑工艺美术领域的瑰宝,以立体小巧精致而闻名。而如今,随着市场的萎靡,不少手工艺人改行,后继无人。如何继续传承和培养下一代对传统贝雕技艺的兴趣和特长,城关小学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为了给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贝雕工艺的大门,为家乡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本报小记者团也改变以往办活动的思路,不仅将小记者活动“搬进”校园内举办,也邀请了6位同样身为学生的城关小学贝艺工坊学员担任活动“小老师”。也正因为这样小小的改变,让原本对家乡贝雕文化陌生的孩子,更加有兴趣了解并喜爱家乡贝雕文化。

作为海岛的孩子,能够亲手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贝壳,通过艺术加工制作成精美的贝贴工艺品,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小记者们不仅对展柜上精致绝美、栩栩如生的贝贴工艺品赞不绝口,更是在参观中油然而生出对家乡传统技艺的兴趣和自豪。

记者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思想的转变,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能够在一次小记者活动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最大的效益。不少家长们表示,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说,了解家乡传统工艺魅力是件意义深远的事。让他们知道了平潭贝雕是家乡独特的工艺品,了解贝雕,感悟艺术,从而引发对贝雕的兴趣,长大后才能把家乡的独特工艺传承下去。(记者 冯 荣/文 江信恒/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