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农村电影四十年变迁:从氙灯放映机到数字电影
2018-09-05 13:38:05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
在平潭苏澳镇,有这样一位老人——吴正梅,行走在改革开放40年电影变迁的路上,记录着农村电影的历程。 1968年10月,吴正梅成为部队电影放映员。1976年,吴正梅成为苏澳电影队主要成员。 四十年前,平潭人在农村观看露天电影是最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也是农民获得精神食粮的主要渠道,更是党政宣传的重要工具。 八十年代初,武打片《少林寺》和《武当》,将农村电影推入了全盛时期。吴正梅回忆,当时这两部电影上映期间,每场来观看的人数就达到三四千人。放映员们一个晚上要为三个行政村放映电影,一般都要放映到下半夜,但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 1984年至1986年,农村露天电影转向室内,苏澳成立了农村电影院。此时电影放映队的半公益性质转为售票盈利性质,当时每张电影票售价是一角至五角不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的多姿多彩夺取了农村人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县电影公司因经费不足,面临倒闭,农村电影队被解散,许多电影放映员纷纷转行,农村电影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 “当时有转业的同事劝我跟他一起做工程,但是我不想放弃。”吴正梅说,因为对电影的执著和热爱,所以坚信农村电影一定不会消失。于是他联系各个行政村村干和当地老人会,建议村上有“喜庆”时,如结婚、寿诞等,可以为乡里放映一场电影给村子里人观看,这个建议得到村委会和老人会的认可。当有人邀请他到村子里放电影时,他一个人用两轮车拉着7箱的电影放映设备,给村里人放电影。这时的农村露天电影没有改革开放之初那么红火了,因此只能勉强维持吴正梅一家的生活开支。 1998年,迎来了“国家2131工程”,由国家财政补贴,让农民免费看电影。2005年,有关部门在全国推行“财政买单,送电影下乡”,让每个农民能免费看上电影。 农村电影放映队重新成立了。“有国家财政补贴,村民不用再掏钱买票了。”他说,农村现在的露天电影,主要是老人和留守孩子观看,一场电影最多也就百来号人,有时候只有几十人。人们观看影片的类型却多样化了。 从2008年平潭第一代数字电影诞生至今,农村露天电影不仅屏幕清晰度提高了,配音更加标准清晰,电影题材也更加丰富了。 如今,吴正梅仍然收藏着自己曾经放映过的电影放映机,从改革开放初期第一台氙灯放映机到第二台影院35毫米的放映机到第三台自己集资购买的溴钨灯放映机再到印着“国家2131工程”放映机以及现在仍然使用的数字放映机,他都完整地保存着。“有人曾找我高价收购,我都舍不得卖出去。”他说,这些电影放映机不仅是农村电影放映的历史,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农村电影变化见证。 |
相关阅读:
- [ 09-05]平潭各部门深入开展“平潭再创业, 我们怎么做”大讨论
- [ 09-05]平潭美丽之冠海峡国际旅游城酒店进入全面验收阶段
- [ 09-05]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平潭再部署、再落实
- [ 09-05]平潭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消除“空壳村”为民解难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