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传承国粹!平潭快乐“小郎中”穿越杏林感受中医魅力

2018-08-21 10:37:02 吴平平/文 念望舒/摄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形成了璀璨的中医文化,针灸、点穴、推拿、诊脉等中医医术,更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蒙以养正”,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和希望在孩子。19日上午,平潭多所学校的小记者们组成小记者团,和家长们一起走进平潭中医院,认识中药药材、学习“望闻问切”,了解针灸推拿……20名小记者化身快乐“小郎中”,探索中医药神奇疗效,体验中医药文化,领略中医国粹魅力,开启穿越杏林之旅。

识百草辨中药

中医药知识心中记

医生为小记者讲解中医知识

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辨药尝百草”,想必读者都多少有所了解。当天,小记者们也扮演了一次“神农”,识百草,辨中药,体验了一场“中医药嘉年华”。

桑叶散发出淡淡的青草味、火炭母舒展着碧绿的嫩叶、马齿苋的根茎通体呈现红色……在中医院康复楼二楼内,一张大椭圆桌上摆满了新鲜的中草药和加工好的中药饮片,每服药前放置着一块指示牌,清楚地写着药名和功效。“这是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痰止咳的功效,主要适用于妇女下焦虚寒病症。”平潭中医院康复科医师陈凯迪向小记者和家长们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中草药的学名、功效和主治病种。

“鬼针草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散瘀消肿和利尿消暑的功效,但是不能喝太多,会耗损正气;牛筋草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效用,这两者加在一起,再加点甘草调和,煎汤煮水可以在暑天当凉茶喝。”只见陈凯迪拿起不起眼的青草,认真地向小记者们解释着。在问到芦荟有什么作用时,小记者陈庆龙一马当先,立马抢答:“将里面黏稠的汁液抹在受伤的地方,可以消炎。”

小记者回答《悬壶济世》的典故

当天,小记者不仅了解了艾草、马齿苋、车前草、火炭母、牛筋草、鬼针草、一点红等新鲜的中草药知识,还认识了当归、桑葚、菊花、阿胶、鸡内金、海螵蛸、石决明等中药饮片的知识。

“因为驴皮毛更短”“因为驴皮更加有营养”……在被问到“阿胶为什么是用驴皮制成的”这个问题时,小记者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大家都知道驴拉磨,不管怎么遭受鞭打,都不会发怒,可知驴的性情很温顺。驴属于水土之性,它的皮就有收敛作用,可以养血和血。”陈凯迪解释着。

“妇女有虚寒性痛经的,还可以用艾叶煎蛋再加点红糖,好吃又有效。”“胃酸过多,反酸,取乌贼骨(海螵蛸)粉末3至5克,加沸水冲服,有很好的抑酸作用。”“全当归偏于和血。”……当天,小记者们听得认真,家长们更是抓住这次好机会,纷纷打开话匣子,寻到了不少实用的“饮食药膳宝典”。

小记者何明灿颇有收获地说:“今天学到的草药知识真是太实用了,我知道了一点红可以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火炭母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我都把这些知识记录下来了。”

寻穴位学四诊

化身郎中亲自感受

小记者们认真记录

识百草、学药理,初尝中医滋味的小记者们并不满足,立刻化身“小郎中”,开始了寻找人体穴位、学习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旅。

俗语说“若得一身安,三里常不干”,说的就是足三里在保健穴位中起着重要的地位。陈凯迪向大家介绍的第一个重点穴位就是足三里,他说:“足三里穴位的准确位置在外膝眼(犊鼻)下四横指(三寸),距胫骨前棘一横指的位置,如果经常在足三里穴上进行艾灸,可以强壮身体,起到防止疾病的效果。”陈凯迪边解释边现场演示寻找穴位。

与此同时,小记者们纷纷抬起腿,摸索着腿部并寻找穴位。“中医博大精深,找准一个穴位也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值得让人敬佩。”小记者冯骋说。

治疗感冒、颈椎头面部疾病可以按压对侧合谷;心悸胸闷、心情紧张、心跳过速,可以按压内关穴;三阴交穴是妇科大穴,对于妇科疾病甚有疗效……在陈凯迪的耐心讲解下,小记者和家长们无不表示受益匪浅。

在进行第二环节的重头戏“望闻问切”之前,陈凯迪向大家介绍了中医的历史,包括炎帝《神农本草经》与黄帝《黄帝内经》、悬壶、岐黄、青囊、杏林等典故故事。何谓中医“四诊”?“望”是观察病人的神色、面色、舌象、排泄物等;“闻”是听病人的声音,如说话、咳嗽、喘息的声音,包括嗅出病人的口中、身体所散发的气味等;“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陈凯迪耐心地讲解着。

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大夫看诊把脉的桥段,小记者更是对此充满了好奇。陈凯迪拿出脉枕,详细讲解了切脉要点,并手把手教学正确把脉:“古装剧常常演示把脉的场景,但大都不正确。正确的把脉手法是用食指、中指、环指三根手指,中指定关,关前为寸,无名指为尺,以45度角,用最敏感的指目位置,在手腕外侧把脉,能感觉跳跃的感觉。”

听完陈医师的讲解,小记者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高立轩伸出手,轻轻地落在陈医师的手腕上,神色十分认真。他说:“如果不是亲身体验,我就被电视剧里的把脉手法误导了。刚才我感觉到脉在跳跃,真是太神奇了。”

体验针灸推拿

探索中医疗法奥秘

小记者们和家长认真学习中医按摩手法

拔罐器、艾条、针灸针、刮板、针灸盒……看着康复理疗室里的仪器,小记者们既兴奋又好奇,迫不及待地想把理疗室里的每样东西都一一摸过去。“这个是针刀,是中医的针灸针和西医的手术刀的结合。”陈凯迪向大家简单介绍了针刀的相关知识。

在演示推拿、捏脊手法现场,小记者何明灿毛遂自荐,扮演了一回模特,他脱掉上半身衣服,趴在床铺上。随后,陈凯迪沿着何明灿背部的脊椎均匀地涂抹爽身粉,双手从骶骨沿着脊椎向上呈“捏饺子”手法,细致地捏着。“往上捏,再用手往下抚摸着顺两次,可以刺激背部的穴位,调节副交感神经,体质虚的儿童经常捏一捏,可以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陈凯迪说。

随后,陈凯迪又教授了治疗孩子咳嗽的“介字分推法”的推拿手法。只见他顺着背部的肩胛骨从上往下推拿50次左右,又沿着膀胱经往下顺数次。“便秘时,用手掌顺时针摩腹,腹泻则反之,逆时针推拿;孩子发烧时,两指并拢,在小手臂侧面,以手腕为起点,从下往上进行推拿……”陈凯迪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运用推拿、捏脊手法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并细致示范指导推拿、捏脊等治疗腹胀、腹泻、咳嗽等中医特色推拿手法。

家长李慧敏听得很认真,她在医师的手把手教导下,细致地学习着,不时询问推拿力度、方式和位置等问题。她说:“我平时也喜欢看养生健康类的中医节目,今天参加这一趟真是太值得了。把脉能判断疾病,推拿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利用中草药的特殊疗效,还可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这些中医知识可以多学学,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

小记者们同样争先恐后,在医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中医推拿、捏脊等理疗手法,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常常会腹泻,以后就可以自己试试推拿治疗了。”“爸妈因为平时工作辛苦,经常会腰酸背痛,今天学了简单的中医推拿,我可以在家里给他们做推拿啦!”……一个上午的学习体验活动,让小记者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不仅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学习了简单实用的中医学,还亲手上阵操作,觉得特别有趣,也很有意义。

记者手记

中医进课堂,要从娃娃抓起

小记者们对中医药材十分好奇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让中医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中医膳食》《中药小常识》等中医药基础知识,体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对此,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

赞成者认为,中医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介绍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道理,人的生理病理养生,还有八卦和占卜等领域的理论,其中蕴含着代代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学习中医知识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传承和发扬。

而反对者则认为,正因为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年人都摸不着头脑,更何况是孩子,更需要系统长年累月的学习。而且目前中小学课程作业已经十分繁重,再给孩子开设新课,无异于增加孩子的负担。

但是笔者认为,在校园里开展中医药知识教育是好事,为学生讲授中医药基础知识,体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中医药文化,领略中医国粹魅力,从而做到中华文化价值了然于心,提高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使其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是助力健康中国的一剂良方。

传承和发扬,要从娃娃抓起。让中医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不是像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呈现于书本上,固定在课堂教室,要进行定时定点的学习,而是“活灵活现”。即活灵活现地根植在生活中,这个课堂是多样化的,不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上对养生法则、中医知识死记硬背,而应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开设如中医药故事、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保健知识、常见中草药以及平潭本地的中医药特色等课程,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参观体验,识别、种植常见中草药,比如平潭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在实地种植、辨别、体验,或者在校内开展中医体验之旅,类似辨别百草、学习推拿等小活动。这样,让学生们在兴趣中了解中医知识,不是更加有趣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