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伞灯点亮两岸情 独具匠心三代传
2018-08-11 13:33:41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
↑馆内展示着各色伞灯 3日,台湾澳前小镇两岸青年创业街热闹非常,鲜花、伞灯、旗袍……一场视觉盛宴,在此缓缓拉开序幕。伴随着动人的音乐,7号雅学堂的成员们身着旗袍亮相,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古典气质。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她们手上提着的精致灯笼,随脚步轻微晃动,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原来,这是台湾油画伞灯民间工艺展销馆开馆现场,也是它正式落地平潭澳前台湾小镇的开馆仪式,标志着台湾伞灯工艺首度进驻平潭。这“伞灯”究竟是伞还是灯?别急,糅合着台湾元素的“伞灯”,正一点点慢慢展开其中的两岸故事。一门老手艺,经传三代人,更意想不到的是,伞灯的创始人居然来自福州…… 台湾伞灯落地岚岛 立秋已过,八月的岚岛却仍然高温不下。“热度”同样高涨的,还有位于澳前台湾小镇的台湾油画伞灯民间工艺展销馆。现场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步入展馆,前来参观的群众不由发出“哇”的惊叹。整个展馆由木质家具装饰而成,简约大方,韵味十足。抬头望去,馆内约有一百来个古香古色的伞灯,或是悬挂在天花板上,或是错落有致地固定在大型展架上,各自发出柔和的灯光。灯笼外观为竹制内骨及布质灯衣,并印上各类图案,流苏穗子整齐地围绕在灯口,韵味十足。灯布上的花鸟山水,若隐若现,有种隐隐绰绰的美。 有别于传统灯笼,这间展馆里的灯笼名为“伞灯”。“你们看,这当中有个环,像不像雨伞卡住灯笼的设计?因此骨架可以如伞一样自由收缩,等伞灯骨架穿上灯衣后,向下挤压,就能将灯衣撑开。卡榫弹出卡住后,就完成伞灯的组装。”展馆负责人康桂箖介绍,所谓“伞灯”都有两根轴,便于悬挂,很容易分辨。而且伞灯质量更佳,利于储存。 纵观全馆,整个展馆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传统灯笼文化馆、现代馆及DIY教室。对于在平潭推广台湾伞灯民间工艺,康桂箖有自己的想法。原来十年前,康桂箖嫁到台湾,成为了一名台湾媳妇。在台湾生活的日子里,她时常想念平潭。伞灯,对于康桂箖来说,是一份能够化解思念的民间工艺品,也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带回家乡,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这次伞灯落地平潭,我希望两岸能够共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让灯笼文化成为两岸结缘的媒介与祝福。”康桂箖郑重地说。 令人惊艳的是,现场伞灯造型多变,有的伞灯为圆形,颇有传统灯笼的味道;有的称之为四角长灯,有棱有角;还有镂空造型的灯饰,各不相同。“如今我们接受私人订制,能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求,为客人打造独一无二的伞灯。”光远灯笼董事长谢志成说,这是台湾伞灯首度落地平潭,为的是与平潭有更多的交流。 工匠精神三代传承 回顾历史,早有“灯品之多,苏福为冠”的论调。《泉州府志》中也有“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记载。可见南宋时福州、泉州两地的灯笼制作已经极为发达。而台湾伞灯的创始人,正是福州手艺人——谢志成的父亲谢亦熀。 1947年,谢亦熀从福州只身来到台湾,最初从事福州式油纸伞的工作。随着塑料雨伞大量问世,1963年,传统油纸伞渐渐失去市场。为了生计,谢亦熀决定转行,而后认识了制作泉州传统灯笼的刘师傅,因骨架皆为竹材,便向刘师傅学习灯笼制作技术。就这样,谢亦熀在台湾成家立业,并且将福州油纸伞与泉州灯笼制造技术结合起来,从此转化成为具有民间地方风格的台湾式灯笼。
↑灯上“合家平安”的书法作品 作为伞灯的第二代传承人,谢志成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也是伞灯的唯一供销商。为伞灯倾注了大半生心血,如今的谢志成已年过六旬。回顾当时公司的全部生产,谢志成万分感慨: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导致产量一直无法有效提升。有鉴于此,他着手改良灯笼骨架基本架构,自行开发制竹设备以提高产能与品质。在材质、功用和美学上,都赋予伞灯新的意义,别具一格的伞灯终于问世。 但是谢志成也有坚持传统的一面。“我们坚持用竹子作为材料,是因为古法材料不可改。中国人爱竹,将次制为伞灯骨架,赋予它深刻的意义,这也是我们不变的坚持。”原来,竹头与竹尾韧性不同,会影响使用感,竹子生长方向与年岁不同,也会造成韧性不同。因此,在选材上就要经过好几道工艺。谢志成陆续改良灯笼表面材质和功能性,全力满足私人订制。在创新中保留传统的精华,既促进了伞灯的发展,又保证了伞灯的质量。 现在,光远灯笼也有了第三代传人——谢志成的女儿谢雅纯。一门手艺三代人,他们在坚持中国传统手工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创产业点亮旅游 民俗专家赖民表示,在《平潭县志》之“名胜志”中,清代文人施天章曾记录了“坛街灯市”美景:“海坛初设镇时,院系灯市极盛,火树千枝,高烛霄汉,彩棚络绎,笙歌鼎沸,自是太平乐事”。历史上,平潭元宵节有赶庙会社火的习俗,有扎花灯、灯牌蛇、猜灯谜等民俗活动。而在八月中秋团圆节,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藤牌操、灯牌蛇、送斗灯、剪纸灯笼、放纸灯笼……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几份热闹,也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因此尤为受欢迎。遗憾的是,平潭的灯笼文化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传统的灯笼,因‘灯’和‘丁’读音相近,于是有‘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赖民说,平潭民间传统工艺品,正经历着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变化。如今台湾伞灯落地平潭,为平潭灯笼文化的空白做出了补充。
↑一个个古香古色的伞灯悬挂在天花板上 “灯笼在功用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专门供寺庙使用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比较亲民的文创产品。同时衍生出更多的功能,在日常、家居、店铺、旅游中都有一席之地,成为一种生活美学。”首届中国世界遗产金狮奖金奖得主、台湾油画家黄信镕说,希望将平潭风景绘制在素面灯上,给游客更多的选择与创作空间,使其成为平潭一个特别的文创产品。“未来伞灯在平潭落地开花,将花灯彩绘的民间工艺进行传承与教育,会是两岸共同的心愿。”黄信镕说。 “伞灯落地平潭,将促进两岸民间文创产品的交流,有利于共同开拓文化旅游市场,带动文创产业链。平潭作为国际旅游岛,可以多借鉴台湾文创产品的思路。”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林力建议。 以伞灯作为推广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康桂箖的美好心愿。除了这个在油纸伞与灯笼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元素,打造出的文创产品。她还计划推出富有两岸文化特色的传统灯会、主题灯会、活动灯会,打造促进“两岸一家亲”的交流灯会。康桂箖说,希望伞灯的推广能够受到重视,让平潭多一份传统文化的力量,为平潭旅游文化增加内涵。 ■见习记者 林祥鹭/文 记者 江信恒/摄 |
相关阅读:
- [ 08-11]走起!来平潭帐篷露营享清凉
- [ 08-10]人一我百,人十我千!掀起平潭干事创业新热潮
- [ 08-10]火爆!全球狂欢节首日,平潭跨境电商出单3.5万!
- [ 08-10]往后余生,目光所至都是你!平潭风光让人期许
- [ 08-10]休闲新去处!平潭金井湾市民广场完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